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07.060CCSA4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XXXX—XXXX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hysicalcontrolofSpartinaalternifloraincoastalwetland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7/TXXXX—XXXX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治理目标与原则 1

4.1治理目标 1

4.2治理原则 1

5治理工作流程 2

6现状调查 2

6.1互花米草面积 2

6.2互花米草密度 2

7分区治理 2

7.1低潮滩 2

7.2中潮滩 2

7.3高潮滩 3

7.4河道沟渠 3

8效果评估 3

8.1跟踪调查 3

8.2治理效果分级 3

9巡查防范 3

II

DB37/TXXXX—XXXX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1

DB37/TXXXX—XXXX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物理治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互花米草物理治理的技术要求,包括治理目标与原则、治理工作流程、现状调查、分区治理、效果评估和巡查防范等。

本文件适用于滩涂、河口、沟渠等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治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1166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刈割mowing

用人工或机械措施割除互花米草地上部分。3.2

梯田式围淹terracedwaterlogging

在滩涂不同高程处,修建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横向堤坝,在其两端修建纵向堤坝,形成闭合的梯田式围堤,截留潮水围淹互花米草。

3.3

翻耕tillage

刈割(3.1)互花米草后,采用人工或机械措施犁耕,铲断互花米草根状茎。3.4

遮荫shading

用不透光的布或膜覆盖刈割(3.1)后的互花米草根茬。

4治理目标与原则

4.1治理目标

清除互花米草,恢复本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4.2治理原则

互花米草治理遵循以下原则。

a)防治结合。对未入侵区域和已治理区域,注重防范;对已入侵区域,及时有效治理。

2

DB37/TXXXX—XXXX

b)因地制宜。结合潮汐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性质、气象条件、施工条件和工程投资等因素,合理设计治理方案。

5治理工作流程

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流程宜包括现状调查、分区治理、效果评估和巡查防范,见图1。

图1互花米草治理工作流程

6现状调查

6.1互花米草面积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人机交互提取方法确定互花米草面积。互花米草遥感解译标志的建立应按照HJ1166执行。

6.2互花米草密度

人工调查互花米草植株密度,设置断面式或网格式的代表性调查站位:

a)断面式站位:沿垂直海岸方向设置3条以上调查断面,每条断面设置3个~5个站位;

b)网格式站位:均匀设置6个~9个站位。

7分区治理

7.1低潮滩

采用刈割法治理,技术要求如下:

a)刈割时间为6月—7月;

b)贴地刈割,留茬高度不超过2cm;

c)刈割次数为2次~3次,相邻两次的间隔时间约15d。

7.2中潮滩

3

DB37/TXXXX—XXXX

采用刈割+梯田式围淹法治理,技术要求如下:

a)治理时间为6月—8月;

b)原地取土构筑简易堤坝;

c)堤坝建成后刈割互花米草,留茬高度不超过10cm;

d)刈割后5d内开展围淹,水位不低于30cm,持续时间为70d~90d。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