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内经》《伤寒论》谈胃痞中医辨治规律
从《内经》《伤寒论》谈胃痞中医辨治规律
发布时间:2013-06-24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
胃痞是外邪内陷,饮食不化,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中焦气
机不利,或虚气留滞,升降失常而成的胸腹间痞闷满胀不舒的一种自
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
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疾病,以上腹部满闷为
主要表现。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本病的认识亦日趋全面。现就
古医籍对胃痞的论述,作一归纳。
1病名
胃痞(痞满)之名首见于《内经》,称为否、满、否塞、否膈等。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备化之纪……其病否”,“卑监之纪……
其病留满否塞”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明确痞的基本概
念:“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诸病源候论·痞噎病诸候·诸痞候》
提出“八痞”、“诸痞”之名。《景岳全书》中以“痞满”之名立专
篇,自此痞满的病名趋于一致。症状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
曰:“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指
出了本病胸膈满闷,心下痞塞的症状。类证鉴别方面,《丹溪心法·痞》
把痞满与胀满作了区分,认为二者相类似而痞满轻,胀满重,所言
“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较为中
肯。
2病因病机
《素问·太阴阳明论》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
五脏则填满闭塞”。《素问·异法方宜论》曰:“脏寒生满病”。《素
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之复,厥气上逆……心胃生寒,胸膈不利,
心痛否满”、“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云:“脾不能行气于脾胃,结而不散,则为痞。”指出本病的病因病机
涉及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邪为患、脾胃虚弱等方面,主要病变脏
腑在于脾胃。张仲景对痞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具体,如《伤寒论·辨
太阳病脉证并治》云:“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
之自濡,但气痞耳。”、“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
心下痞”。《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亦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指出痞满的发
生与食滞中阻有关,是由于暴饮暴食,恣食生冷,食谷不化,阻滞胃
脘,痞塞不通所致。《兰室秘藏》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认为痞满的生成是由于脾胃失健,水湿不化,酿生痰浊,痰气交阻,
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司所致。《景岳全书·痞满》有:“怒气暴伤,肝
气未平而痞”,认为痞满的生成是由于七情失和所致。《诸病源候
论·否噎病》曰:“夫八否者,荣卫不和,阴阳隔绝,而风邪外入,与卫
气恚气积,或坠堕内损所致。其病,腹内气结胀满,时时壮热是也。
其名有八,故云八否。”,提出引起痞满的原因非只一端,概其病机,
不外乎营卫不和,阴阳隔绝,气血壅塞,升降失常[2]。金代李东垣
倡脾胃内伤之说,其所论脾胃病的致病原因,如饮食不节,劳逸过度,
喜怒忧恐皆与本病有关。《丹溪心法·痞》中认为:“痞者与否同,不通
泰也”。“脾气不和,中央痞塞,皆土邪之所为也”,强调本病病位
在脾胃。明清医家在汇集前贤论述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补充,如李中
梓《证治汇补·痞满》认为:“有湿热太甚,土来心下为痞者,分消上下,
与湿同治。”提出以感受湿热之邪,阻滞中焦为发病机理的观点。由
此可见,古代医家所论痞满的病因病机有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气
侵犯、表邪内陷、湿热所侵、情志不和、痰气搏结以及脾胃内伤等方
面,所涉及的脏腑有肝、脾、胃等。并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体质在发
病中的影响。
3辨证论治
3.1辨治胃痞,首分虚实
《景岳全书·杂证谟·痞满》云:“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
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邪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
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认为对胃痞的辨治
应分虚痞与实痞两大症型论治。《张氏医通·诸气门上》谓:“肥人心下
痞闷,内有湿痰也”,“瘦人心下痞,乃郁热在中焦”,“老人、虚
人则多脾胃虚弱,转运不及。”认为可根据人体体质类型辨其虚实。
3.2治实痞,重在疏理兼扶脾
《景岳全书·杂证谟·痞满》云:“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实痞
主要因痰气壅塞、饮食阻滞、七情失和等所致,其病机虽以邪实为主,
但临床所见实痞者除实证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管线保护方案.pdf VIP
- DB5101T 13-2018 成都市智慧城市市政设施 城市道路桥梁基础数据规范.pdf VIP
- 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巡视要点.pptx VIP
-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pdf VIP
- 第11课 “韩信点兵”筛选法的实现 课件 2025-2026学年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pptx VIP
- 基于Python的五子棋游戏设计.docx VIP
- 《岳阳楼记》的文言虚词.doc VIP
- Python语言与经济大数据分析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5年上海财经大学.docx VIP
- 初中英语英语完形填空100篇(二)配答案详解.pdf VIP
- 电梯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