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豫园灯会里看“一夜鱼龙舞”商场里随处可见龙主题装饰,上海图书馆、上海少年儿童

图书馆纷纷推出寻“龙”活动……甲辰龙年将至,人们身边的“龙”含量达到了顶峰。

虽然每年生肖都是农历新年的重头戏,但在中国,民众对“龙”的热情远远超出其他生

肖,这是为什么呢?

“在十二生肖中,只有龙是神物,其他都是普通的生物。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

龙是民族的图腾,是我们的精神象征。”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表示,中国人

对龙的喜爱包含着崇拜之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绝大多数都是现

实中存在的生物,只有龙是想象出来的神灵。如果进一步细究,龙是多种动物的“融合

体”。在众多说法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龙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形成于图腾合

并。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著名学者闻一多,他在1940年代便探讨了龙的原形,他认为,

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大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

这才接受了兽类的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

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龙这一神圣的形象蕴涵着中华民族发展,各民族相互融合、团结等含义,成为中华民族

始祖的标志性图案。后来,“龙”成了帝王的符瑞和标志,许多帝王的出生都与龙有关。相

传炎帝是一位叫登的女子感天上的“神龙”而生,尧帝是庆都感“赤龙”而生,始祖是龙繁

衍的后代,因此,中华民族的子孙便是“龙的传人”了。

龙文化不仅是各民族统治者的符号,各族人民也以龙为吉祥符号。如在西南各少数民族

人民的史诗与民俗故事中,龙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叙事与信仰对象。也因此,龙的形象成为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符号。

田兆元还提及,中国与龙相关的节日和民俗十分丰富。“舞龙灯”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

项传统习俗,在全国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舞龙。据说舞龙灯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一种祭祀和

祈雨的仪式,后来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如今,舞龙灯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遍及中

国、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聚居地。特别是在春节、元宵节,舞龙灯活动最为盛行。

春节过后不久,就有“二月二”龙抬头。“龙抬头”说的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象征

“龙角”)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仍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有角宿

初露,故称“龙抬头”。与龙抬头相关的习俗众多,现在依然广泛流传的是在这一天“剃龙

头”,人们相信在“二月二龙抬头”之际理发,自己一年的运势可以随着升起的龙一起腾

飞。这是典型的把自己当做了龙的传人。

五月初五“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赛龙舟相传为楚国人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竞

渡。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传说。人们亦祭龙以求雨水、丰收等。赛龙舟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感恩英雄和健康生活,在中国长期保留下来。

(摘编自杨宝宝《十二生肖里中国人为何偏爱龙?》)

材料二:

龙年将至,“龙行鬣巍”成为了当下最火的祝福语,也与“欣欣家国”一起成为2024

春晚的主题。其中的“鱻”字结构独特,非常罕见,不少地方还特意标上了它的读音——

dá。“龙行巍巍”,出自《玉篇·龍部》:“矗,龍行巍巍也。”“龙行巍巍”形容的是

龙行飞舞的样子,“巍巍”是用于书面语的双音节形容词,其用法类似于“湖水泱泱”中的

“泱泱”“太行巍巍”中的“巍巍”。“泱泱”形容水面广阔,“巍巍”形容山体高大。

较生僻的汉字重新被人们关注并使用,这种现象近年在网络空间比较活跃,比如

“囧”“呆”“又双赑叕”等。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这些生僻字仍能在特定

语境里表达其特定的含义;二是使用这些生僻字能在特殊语境里满足新的表达需求。上海文

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编辑王敏认为:“这些用法,很像是一种文字游戏。从构字理据看,

是汉字独特的象形、会意功能给了这种文字游戏施展的空间。从交际效果看,这种‘旧瓶装

新酒’的用字方法可视为一种修辞手法,是临时的活用。”

他表示,使用这些生僻字时,还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弄懂再用,不要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