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3 15驿路梨花.docx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3 15驿路梨花.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驿路梨花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的,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的,叙中融情,叙后抒情,以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作者在叙写所见所闻时先设置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现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需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

2.体会此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3.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厘清故事内容和篇章结构,体会行文的妙处。

2.引导学生理解“梨花”这一意象的内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教学方法

朗读、默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彭荆风《边寨亲人》《佧佤部落的火把》。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

1.学生浏览图片: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

2.回忆诗句。预设: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③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④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⑤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陆游)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寨(zhài) 撵(niǎn) 扛(káng) 驿(yì)路 迷茫(máng)

陡峭(qiào) 露(lù)宿 竹篾(miè) 简陋(lòu) 悠(yōu)闲

修葺(qì) 晶莹(yíng) 折(zhé)损

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文中指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迷茫

(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陡峭

(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恍惚

修理(建筑物):修葺

3.文学常识。

彭荆风(1929—2018),中国当代军旅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等。

4.朗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厘清篇章结构。

通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探究下面两个问题:

1.课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人物是谁?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主要写出了什么?

1.厘清篇章结构,概述课文内容:

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串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分层次概述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1—8):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和疲劳。

第三部分(13—27):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热情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结束全篇。

引导学生通过初读感知,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基本把握文章内容,锻炼总结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课文开篇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出了什么?具有怎样的作用?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是怎样的?

3.“我们”

(一)根据教师的引导与提问,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仔细阅读第1—3段,思考所运用的描写手法,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第1段: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手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从视觉角度,连用三个动词“起伏”“延伸”“消失”,写出了山的高大绵延,暗示翻山的艰难;“迷茫的暮色”表明时间已是傍晚。

第2段: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手法,写山陡、人稀、天晚,突出“我们”的焦急,也为后文写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惊喜作铺垫。

第3段:运用语言描写,以简短的感叹句生动地写出了在夕阳西下时老余意外见到梨花的惊喜之情。

2.总结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天色已晚,人迹罕至,只得露宿。

1.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景物描写、语言描写对渲染氛围、表现人物心理、展现主题的作用。

2.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大意。

续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看到了怎样的“梨花之景”?心情怎样?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表现了什么?

2.饱暖

文档评论(0)

luoxunwang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心无杂念,没有太多欲望,只专心用心的做一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事必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