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
1适用范围
1.1本工艺适用于板厚为6-250mm的板材、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锻件、母材壁厚8-400mm的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缝及壁厚大于等于4mm,管径为57-1200mm碳素钢和低合金石油天然气长输、集输和其他油气管道环向对接焊缝、钢质储罐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等。
1.2本工艺规定了使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进展检测过程中,对受检设备做出准确断定应遵循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1.3引用标准
JB4730/T-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SY/T4109-2005?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
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JB/T9214-1999?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测试方法?
JB/T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标准?
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
2.1从事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只有获得质量技术监视部门颁发的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超声波检测工作。
2.2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并每年检查一次。
2.3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作业平安防护指导书?和其它平安防护规定,确保平安消费。
3检测程序
3.1根据工程特点和本工艺编制详细的?无损检测技术方案?。
3.2受检设备经外观检查合格后,由现场监理或检验员开据?无损检测指令?或?无损检测委托单?到检测中心。
3.3检测人员按指令或委托单要求进展检测准备,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探伤工艺卡?。
3.4检测人员按?超声波探伤仪调试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展设备调试。
3.5外观检查合格后,施加耦合剂,施行检测,做好?超声波检测记录?。
3.7根据检测结果和委托单,填写相应的回执单或合格通知单。假设有返修,还应出据?返修通知单?,标明返修位置等。将回执单和返修通知单递交监理或检验员,同时对受检设备进展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3.8返修后,按要求重新进展检测。
3.9在检测过程中应有Ⅱ或Ⅲ级人员在现场。所有的检测工作完成后,由具有超声波Ⅱ或Ⅲ级人员出据?超声波检测报告?,由技术负责人或其受权人审核。
4探伤仪、探头、试块和系统性能的一般要求
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程度线性误差不超过1%,垂直线性误差不超过5%。
4.2探头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单斜探头声束轴线程度偏离角不应大于2o,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3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在到达所探工作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
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0mm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5mm。
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4.4超声波检测的一般要求
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作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大于探头直径的15%。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当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扫查时,不受此限。扫查灵敏度至少应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应采用透声性好且不损伤受检设备外表的耦合剂,如机油、浆糊、甘油和水等。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都应予以去除,其外表粗糙度应符合检测要求。
在制作间隔--波幅曲线时,应考虑各种耦合补偿。
4.5校准
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展,校准中应使超声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的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仪器在开场使用时,应对其程度线性进展测定。使用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应对仪器的程度线和垂直线性进展一次测定。
斜探头使用前,应进展前沿间隔、K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的校准。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应校准前沿间隔、K值和主声束偏离。直探头使用前检查始脉冲占宽、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
4.6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复核的时机: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展校核,遇有以下情况应随时进展重新
校核:
a)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时;
b)检测者疑心扫描量程或灵敏度有变化时;
c)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时;
d)工作完毕时。
每次检查完毕前,应对扫描量程进展复核。假如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