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届高三历史3月在线网络联考试题含解析.docVIP

河南省2025届高三历史3月在线网络联考试题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2-

河南省2025届高三历史3月在线网络联考试题(含解析)

1.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觉的巨大水坝须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头(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闻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

A.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 B.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 D.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觉的巨大水坝须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良渚已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后勤管理实力,这些都是国家组织产生作用的反映,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信息,得不出“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结论,解除A;长江流域只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解除C;材料中没有“王权借助神权”的信息,解除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

2.战国时期,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秦昭襄王晚期将“迁”纳入律令体系,使其稳定化与制度化,成为刑罚的一种。秦国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A.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B.瓦解地方抗拒势力

C.巩固宗法血缘体系 D.适应集权政治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主要是为了瓦解这些新占据地区的宗法血缘关系,瓦解这些地区的抗拒势力,从而达到加强对地方统治的目的,而将“迁”入刑的根本缘由是集权社会的基本成型,只有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君主才可以通过律令体系干脆支配每一个人,才可以通过包括刑罚在内的各种方式使他们成为迁移的对象,故选D项;这些迁移的地区都属于秦国统治区域,与扩大王朝统治疆域无关,解除A;B项不是最主要目的,解除;秦国这些举揹利于减弱地方宗法血缘体系,而不是“巩固”,解除C。

【点睛】本题考查秦汉“以迁入刑”目的,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

3.下面为某学者对唐代前中期逃户数占比变更的统计表(单位:户),这一变更表明当时

时间

总户数

在籍户数

逃户数

逃户比例

武德元年(622年)

4000000

62%

神龙元年(705年)

7654201

6156141

1498060

20%

开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

3032235

30%

开元二十年7861236

3073971

28%

天宝二十年(732年)8919309

5899114

40%

乾元三年(755年)193114588%

广德二年(764年)293312582%

元和二年(807年)

5436148

2440254

2995884

55%

A.政府注意逃户的安置工作 B.脱籍人数不断增加

C.政治环境影响社会秩序 D.财政收人持续受损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代前期自武德元年以后,逃户人数及其占比虽有波动,但总体在大幅度降低,这是因为唐代建立后,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社会稳定,土地开垦数量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脱离户籍的现象自然较少。从755年安史之乱以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政治动荡、生产凋敝,脱籍人数大幅度增加,故唐代前中期,逃户的多寡与政治环境亲密相关,逃户增加必定导致社会秩序动荡担心,故选C;材料并未体现唐朝政府对逃户的安置工作,解除A;据表格信息可知,脱籍人数有增加,也有削减,解除B;“持续”一词表述肯定,不符合史实,解除D。

【点睛】本题考查政治环境与社会秩序、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

4.明以前,桑蚕业和植棉业主要在江南地区,长江以北很少,京畿地区则更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全国绢税共征收288546匹,其中京畿地区就高达32962匹,竟占到总数的12%。据此可知,明初京畿地区

A.经济作物规模扩大 B.新型物种不断引进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政府税收种类繁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全国绢税共征收288546匹,其中京畿地区就高达32962匹,竟占到总数的12%”说明明初京畿地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故选A;材料不能反映新型作物品种的引进,且棉花早在元代就已经种植推广,解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桑蚕业和植棉业在京畿地区种植面积扩大,与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无关,解除C;材料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