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黑龙江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现状与应对措施.pdfVIP

最新黑龙江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现状与应对措施.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现状与应对措

摘要: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呈现人口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负增长态势,人口流失将阻碍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

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鹤岗、牡丹江等9个资源型城市的实地调研,总结人

口流失在政策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可行性、针

对性和个性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Abstract:Populationagingwasincreasinginresource-basedcities

ofHeilongjiangProvince,whichpresentedanegativegrowthoflowbirthrate,

lowmortalityandlownaturalgrowthrate,andpopulationlosswillimpedethe

developmentandrevitalizationofregionaleconomy.In9resource-basedcities

ofDaxinganling,HegangandMudanjianginHeilongjiangProvince,some

problemsofpopulationlossweresummarizedinpolicysystem,economic

societyand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andsomefeasible,targetedand

individualizedcountermeasuresofpopulationlossweregiven.

Keyword:resource-basedcity;populationloss;problemanalysis;

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

依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2017年黑龙江省人口流失8.98万人,其

中80%以上为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减少同时带走了多年所付出的教育投入和

技能培训,人口流失导致收入不对等、就业不充分,社会不稳定隐患增加,进一

步阻碍黑龙江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与振兴。在国务院印发的《全

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中有

伊春、大兴安岭、大庆、鸡西、双鸭山、七台河、鹤岗、牡丹江、黑河等9个资

源型城市,人口流失、人力资本外流、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当前

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呈现出人口结构不均衡、生育率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就业人员教育程度落后于其他发达城市。

因此,深入研究并解决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人口流失问题显得异常紧迫。

1、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人口流动因素,推“-拉”理论提出技术发展

及经济增长扩大了人口流动规模[1],中间障碍理论则分析了影响人口流动的迁

出地、迁入地、迁移成本和个人因素[2],另从物理分离的视角,客观的揭示了人

口流动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3],当前城市与农村间的收入期望差距是影响人

口是否迁移的重要组成因子[4],技术和产品偏好是区域人口迁移的驱动力[5],

情感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观意愿[6]。国内学者从不同层面分析了人

口流动原因:在制度层面,户籍制度的不完善形成了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壁垒[7];

在经济层面,财政转移支付是影响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8];在社会层面,城市公

共服务水平和商品房价格对人口流动产生正向拉力和反向推力[9],不同物理区

域和人口迁移模式是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共性因素[10,11];在个人层面,年龄、

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婚姻状态是影响人口流动的一般因素[12,13],集成收入变化、

职业变化和自述变化的垂直流动指数是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影响因素[14]。

学术界针对人口流动的研究视角,大多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层

面,对于人口流失的微观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人口流动的研究区域,大多集中于

经济发达和中西部省份,对于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研究不多;针对人口

流动的研究对象,关于资源型城市的专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