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三考点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三考点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1.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

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

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

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

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

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北宋”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得出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C项正确。

2.《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解析:选D材料中记载有道家、佛教与儒学,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

3.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对儒教和佛教的论述,特别是“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体现了当时儒学面临来自佛教的冲击,出现了儒、佛合流的现象,故B项正确。

4.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之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

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 B.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

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 D.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

解析:选B宋明理学是国家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深刻影响,“财神”等反映出普通人追求财富的价值观念,戏曲是市民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脸谱中……枣红色”体现了正直、正义的人物特点,这正是宋明理学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体现,故B项正确。

5.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欲”相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解析:选B依据材料“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得出理在欲中,欲望得到满足,才能实现天下大治,故B项正确。

6.“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选A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反映获取理的方式,故A项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心学主张,故B项错误;“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心学主张,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主张,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7.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C.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解析:选B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

8.《时宪历》系明末徐光启等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清顺治元年由传教士汤若望上呈清廷,被定名为“时宪”,予以颁行。后引起中国儒生和钦天监旧官员的不满,导致理学与西学之争,《时宪历》遭到废除,传教士也受到打击。材料反映了()

A.文化冲突阻碍社会进步

B.西方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程朱理学思想日益僵化

D.中国的传统历法更加精确

解析:选A《时宪历》是以“西洋新法”编制而成,精确度较高,结果引发中西文化争论而被废除,阻碍了中国历法的进步,故A项正确。

9.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

解析:选C依据材料“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C项正确。

文档评论(0)

135****11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