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VIP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PAGE1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晋江磁灶中学等)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或“诸夏”,而称少数民族为蛮夷,“尊王攘夷”一度成为当时的政治口号。但进入战国后,诸多戎狄蛮夷渐渐融入华夏族。这表明当时

A.各族同祖同源观念起先产生 B.华夷之别已完全消逝

C.民族融合渐渐消解政治纷争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2.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中原文学与艺术异样旺盛 B.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C.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D.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3.春秋中后期,晋、楚、秦等国相继起先推行县制。晋国县制尤为发达,卿大夫都在各自领地内设县,委任有军功者为其长官。春秋中后期,县制的推行

A.冲击了传统政治秩序 B.废除了贵族世袭特权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4.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一般人民肯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需实行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 B.各家思想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 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

5.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改变,本质上体现了

A.宗法观念的弱化 B.中心集权的强化

C.风俗观念的演化 D.社会治理的僵化

6.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说明:“(父)擅杀子,黥为城旦舂。”“殴大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城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A.厉行轻罪重罚 B.保留原始习俗

C.条文细密完备 D.维护伦理秩序

7.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其次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两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专制主义中心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8.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招到大臣们的激烈抗议,光武帝只好改祭祀汉代第七代皇帝宣帝和第八代皇帝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这表明

A.父为子纲的观念还没有普及 B.皇权受到儒学观念制约

C.光武帝重视其继承的合法性 D.君权和相权的冲突深刻

9.台湾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困难的政治与社会演化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B.长期养精蓄锐政策所致

C.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10.有学者探讨《论语》后认为,孔子很少从群体的角度来看仁。该学者进而认为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的学说弥补了孔子很少探讨的“群体的仁”。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11.吉尔伯特在《中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这样描述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大量证据显示出,标准市场区域外的货物交易量,在古代中国是异样之低。货物大体在本地流通,工匠们不用面临竞争,自然也没有更多的动力去改进生产技术。上述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商品经济长期落后阻碍货物流通B.安土重迁观念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商品经济处于协助地位阻碍技术进步D.工匠待遇高导致缺乏对新技术的追求

12.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限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得巨额财宝……”下列经济状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重农抑商B.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D.官营专卖

13.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想

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