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思想认识深刻(干货).pdf

2023年关于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思想认识深刻(干货).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关于如何使自己的作文思想认识深刻

(干货)

一、深度是比较出来的

在《试论议论文的“思想深刻”与写作教学》一文中为我们解决了一

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深刻”的标准问题。的确,如果不与一个标

准进行比较,那么,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写作,其思想都不一定会深刻。

这个发现很重要,它让我们不用那么苦恼了,因为所谓的深刻,其实

就是比较的结果。

总结了深刻的四种类型:

第一,以本质为深。例如人类之所以使用石器,就是根据需要认识到

了石器的本质属性。

第二,以层次为深。例如从常识思想到科学思想再到哲学思想;再如

从直觉思想到实证思想再到思辨思想。

第三,以反为深。例如从反面来论证或者思考。

第四,以新为深。例如采用新视角、新取向、新路径等。

我们实现以上任一类型的深刻,都可造就文章的“深刻”,并指引我

们如何去寻找新的工具。“深刻是目的,方法则是手段。”那么,有

哪些具体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深刻呢?有哪些工具既比较新鲜

又容易掌握呢?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同理,实现深刻的路径也可以有多种。

二、思考的工具比思考的结果更实用

不同的作者,理论素养、修养、立场、角度等都不会相同,其文章往

往各有各的深刻。基于此,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思考的工具。

(一)以本质为深的“泊松分布概率”

北京师范大学刘博士在《有一种高论叫“大多数是好的”,怎么破?》

一文中,告诉我们怎样去一招破解无数的“大多数”。

这一工具,相当实用。如果学会,将能破解生活中的无数难题。社会

和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属于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是正常事物的分布范

围。而社会和自然界中事物发生的个体数,则属于数学中的离散分布

或泊松分布,一般用于异常个例的发生数目或分布范围。在计算和评

价发生坏人、坏事的概率时,应该用离散概率或泊松分布概率,应当

以每千人、万人甚至十万人、百万人中发生的数目,作为概率值。如

果坏人由过去的平均值万分之三上升到万分之五,就是警惕信号;如

果上升到万分之七,就是危险信号。如果十个人中有一个坏人,尽管

百分之九十都是好的,但一百个人中就有十个坏人,那该多严重啊。

刘里远博士用专业的知识,拨云见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异常

个例的发生数目或分布范围),让我们立刻透彻地认识了社会中的这

类现象,让我们也实现了一次深入本质的深刻。

通过学习这个思考工具,学生不仅能看透“大多数是好的”这种掩盖

严重现实问题的永远正确的废话,还能培养数学兴趣和逻辑能力。

(二)以层次为深的“需求层次论”

这里采用的不是纯理论的心理学著作,而是借用毕淑敏在《你站在金

字塔的第几层》一文中对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温饱需求,安全需求,

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以及她对美

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一段名言的讨论(如果你有意地避重就轻,去做

比你尽力所能做到的更小的事情,那么我警告你,在你今后的日子里,

你将是很不幸的。因为你总是要逃避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

会和可能性)。

毕淑敏以此来帮助读者分析和认识——“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

引导读者去自我认识、自我定位,乃至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的

价值。

这里用了明显高于我们一般读者的心理学理论,从更高也更新的层

次,让我们跟随文章去实现深刻的认识,以及采取明智的选择。

我用这篇文章,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二是帮助学生明确更高

的目标,三是让学生掌握一个思考的工具——从心理学层次来认识现

实、分析难题、解决困惑。于是,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便又多了一个

思考与论证的工具。

(三)以反为深的“第三份名单”

2017年6月28日“搜狐教育”发表江寒园的一篇文章《对最近疯传

两份状元名单的思考》。文章对网络疯传的两份名单(第一份名单,

都是状元,最后却籍籍无名;第二份名单,不但都没考中,最后还流

传千古)及名单对读者的误导(逃避现实的“考试无用论”)做了分

析论证。

江寒园老师对这个思维陷阱做了解构,其中的关键要件是“第三份名

单”:

1.欧阳修为避嫌曾巩,不然苏轼本是状元;

2.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是状元;

3.文天祥是状元;

4.王维是状元;

5.柳公权是状元;

6.郭子仪是状元;

7.贺知章是状元;

8.三国演义开头曲,写二十一史弹词的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他也是

状元;

9.张居正更是出名的神童,顾璘怕他年少得意,故意压制了几年,即

使如此也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

10.其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

然后设问:制作两份状元名单并误导读者的人怎么不举这些例子?

文档评论(0)

过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