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仁政”思想,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相关作品:《孟子》为“四书”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成为后世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
二、字词清单
通假字
1.鼓瑟希(“希”同“稀”,稀疏)
2.莫春者(“莫”同“暮”)
3.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
4.刑于寡妻(“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5.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采”同“彩”)
6.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
7.是罔民也(“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9.砉然向然(“向”同“响”)
10.批大郤(“郤”同“隙”,空隙)
一词多义
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
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介词,当)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副词,正,才)
爱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形容词,吝惜,舍不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动词,爱护)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动词,珍惜)
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动词,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名词,道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名词,天道,自然的规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
古义: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今义:师、旅均为军队编制单位。
2.异乎三子者之撰
古义: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
今义:写作。
3.吾何爱一牛
古义:吝惜,舍不得。
今义:喜爱。
4.依乎天理
古义: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5.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
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6.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行,动作;为,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弹奏)
3.风乎舞雩(吹风)
4.无以,则王乎(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5.树之以桑(种)
名词作状语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每年/每月)
形容词作名词
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相/大相)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
4.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美味的食物)
5.轻暖不足于体与(轻软暖和的衣服)
6.寡固不可以敌众(人口稀少的国家/人口众多的国家)
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离)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爱)
使动用法
1.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2.朝秦楚(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3.以一服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服从)
意动用法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2.臣之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断)
宾语前置句
1.不吾知也(正常语序为“不知吾也”)
2.则何以哉(正常语序为“则以何哉”)
3.然则一羽之不举(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舆薪之不见(正常语序为“不见舆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状语后置句
1.为国以礼(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
2.王坐于堂上(正常语序为“王于堂上坐”)
3.构怨于诸侯(正常语序为“于诸侯构怨”)
主谓倒装句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正常语序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2.若是其甚与(正常语序为“其甚若是与”)
三、背景解读
《齐桓晋文之事》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国君都在野心勃勃地谋求“莅中国而抚四夷”的霸主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百姓,于是就出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惨烈局面,致使百姓“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过着贫苦的生活。而齐国在东方诸侯国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子承父业,野心勃勃,在稷下广置学宫,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也以客卿的身份在齐宣王身边供职。在一次齐宣王询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时,孟子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了“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四、文学知识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了不同学派的思想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单元 11. 百年孤独(节选) 重难点讲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第三单元 11.1过秦论 知识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三单元 11.1过秦论 重难点讲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三单元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知识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三单元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重难点讲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第三单元 11.种树郭橐驼传 知识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第三单元 11.种树郭橐驼传 重难点讲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第三单元 12.石钟山记 知识梳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第三单元 12.石钟山记 重难点讲解(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第三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