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麦冬-丝瓜间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公示稿.pdf

浙麦冬-丝瓜间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公示稿.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1.120.01

CCSC23

团团体体标标准准

T/CACMXXX.XX—202X

浙麦冬-丝瓜间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ecologicalplanting

ofZheMaidong-towelgourdintercropping

2022-XX-XX发布2022-XX-XX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XXXX.XX-202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提出。

本文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

源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三门鸿禾瑞堂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慈溪市建良中药材种植场、

慈溪市兴兴麦冬种植场、德兴市中医研究院试验培训基地。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建中、王志安、孙健、李振丰、吴俊、宫福雨、王海阁、康传志、郭兰萍、

黄璐琦、杜崇福、钟建良、罗水孟、方超。

II

T/CACMXXXX.XX-202X

引言

麦冬为百合科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浙麦冬是浙江道地药材“浙八

味”之一,目前产地主要在浙江慈溪、余姚、三门等地,2019年“慈溪麦冬”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

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85号)。据有关史料记载,浙麦冬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

已有种植。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浙麦冬的品质已有极度高的评价:“浙中来者甚良。”清朝末

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药店,成为包括

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浙麦冬药材性状短壮饱满,色泽黄亮,质量优于四川的麦冬和福建所

产的山麦冬。目前浙麦冬多为单一品种露地栽培,尤其是第一年种植后由于当年麦冬生长生物量相当有

限,同时,移栽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到6月上旬,当地气温较高,畦内露地较多,水分蒸发量大,不利

于浙麦冬生长。目前产地人工栽培浙麦冬多实行与丝瓜、西瓜等间作,不仅在移栽当年能给麦冬提供适

当的遮荫,也有利于浙麦冬当年存活率提高。

栽培立地环境的多样性产生了互利的种间互作条件,使其增加中药材的生产力(健康度、产量和品

质),是目前中药资源研究领域的共识,很多品种通过合理间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浙麦冬与丝瓜

田间间作试验,发现与浙麦冬单作相比,浙麦冬-丝瓜间作模式显著增加了当年移栽浙麦冬的存活率,

且对三年后采收的麦冬产量基本无影响。同时,浙麦冬-丝瓜间作模式也减少杂草数量,丝瓜的地上部

分也为浙麦冬提供了庇荫。

浙麦冬-丝瓜间作栽培模式已在浙麦冬主产区推广和应用,但生产及管理比较粗放,缺乏相应的标

准,建立该模式的种植技术规范势在必行。

III

T/CACMXXXX.XX-202X

浙麦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