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日记_32完整版.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日记

初三日记篇1

十五岁的我,已经走出童年的幼稚;十五岁的季节,是一个多梦的季节;十五岁的天空,有着绮丽的梦想,也有着长大的烦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美妙的理想在召唤我。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明白,书籍对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我爱读书,是知识给了我无穷的放飞梦想的力量。课堂上有我专注的眼神,课间有我埋头苦干的身影,课余有我吮吸书中甘霖的贪婪……只是,我依然渴望没有升学的压力、充满自由和生动活泼的生活,而不是整天淹没在题海中的学生生活。我痛苦并快乐着,过着十五岁特有的生活。

十五岁的天空,友情似乎显得很特别。或许是因为大家知道在一起的时间只剩下一年多了吧,所以,以前的矛盾到此时也容易化解了。早晨,迎着朝阳,在明亮的教室里早读,打开语文书,一张纸条映入眼帘:“十五岁了,我们和好吧。”一句简短的话语融化了多年的冰山。这便是初二,这个十五岁所特有的真情告白。

“都初二的学生了,还玩电脑,真是不懂事!”耳边又传来妈妈不住的唠叨声,我只好不情愿地关掉电脑。难道就是因为上了初二了吗?我喜欢电脑,是因为可十五岁的天空令我激动又无奈,但是我知道,希望在前方——梦还很远,路还很长。我将带着十五岁积累的人生财富继续上路,迎接下一个燃烧的成长岁月,我将奋力前进,决不彷徨!

初三日记篇2

近期,从北京几所中学初三生心理日记中了解到,心情烦躁、和父母沟通不畅、不自信、觉得时间紧张等是目前大部分初三生共同存在的问题。相关怀理老师认为,初三生的心态调节非常重要。有个好的心态,中考就成功了一半。

初三生活劳逸结合

上初三的感觉就一个字累,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整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在一百多份学生心理日记中,有将近30%的初三生表示,升入初三后,感觉很累,学习时间不够用。对此,北纬路中学心理老师唐利利说,进入初三后,学生感觉累是正常的,要学会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调节,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统筹学习计划,做到劳逸结合。初三生每天要安排一定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强身健体,还是有效减压的好办法。学习累时,初三生可以听听轻音乐,和同学、老师聊聊天。

还有的学生一方面觉得时间不够用,另一方面又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这部分学生需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朝着目标方向努力,时间就会被利用起来。在设置目标时,要大小目标结合,既要设立长远目标,又要制定近期的目标。

正确解读父母话语

上了初三以后,人大了,脾气也大了,因为功课紧张,时间也更紧张了,回到家后,常常和父母发生冲突,只要父母一问我的成绩是否提高,排名多少,我就会觉得很烦躁,尤其是当他们把我和别的同学比的时候,我心里尤其难受。和父母沟通不畅也是初三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看看人家,这次又比你考得好。家长的这句话最容易引起初三生反感,初三生们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父母对自己不满意。你看他好,让他当你的儿子去呀!这是初三生常用来反驳家长的话。其实,家长们说这句话大都是为了激励孩子努力,初三生要正确解读父母的意思。很多时候父母想表达的是关怀和鼓舞,而不是不满和指责。

初三生如果觉得父母有哪些做法不对,可以乐观和他们沟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关上门不理他们,消极对抗或大发脾气,怨气冲天。初三生也要理解父母的压力,面临中考,他们也很紧张焦虑。主动与父母沟通,很多问题都能解决。

自信才有美妙未来

在心理日记中,一个孩子写到:我的理想是当律师或者政治家,但现实是我可能连高中也考不上

对于没有自信的初三生,北京六十六中老师彭德宇提醒,初三生活才刚刚开始,从现在开始努力还不晚。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只要努力学习,中考时取得较大进步不是没有可能,往年就有初三生一年提高了100多分。

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要放弃自己。成才的道路有很多条,上不了一般高中,还可以报考中职校,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努力和自信的心。

初三日记篇3

爱,原来就不是平等的索取,而理应是力量强大的一方给予弱小一方的更多关怀。

人是爱的产物,从出生到死亡都是沉醉在爱的溶液里。于是爱成了习惯,习惯于接受爱,习惯于给予爱,从古到今。

习惯于接受爱的不一定习惯于给予爱,这是自私和冷漠;习惯于给予爱的理应接受爱,这是回报与应得

然而,习惯于给爱,倒不失为一种精神。

君王给良臣的爱,是器用;将军给士卒的爱,是宽容;父母给孩子的爱,是希望;富者给贫者的爱,是钱物;乞丐给乞丐的爱,是一颗心。

这种精神往往又是向上的精神,便理应得到继承和进展。而习惯于给爱者倒恰恰是真正拥有爱的人,比得接受者。但最大的悲哀与其说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