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1/NUMPAGES2
后附整体鉴赏
从军行
【唐】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①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②,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注】①营州:唐代州名,北接契丹。②偷道行:秘密行军。
扣住“传闻”二字,赏析“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两句。
答案:“传闻”在诗中是“听说”之意,指我方军队听说敌军遍布山野,侧面写出了援军行动迅速。从写法的角度上看,“传闻”属虚写(想象),将战前紧张的气氛烘托的生动而形象,给人留下想象空间,充分表现了“我军的救援部队”奋勇抗敌、报效国家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从内容、形式、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
1、内容:
一、二两句写塞北的夜晚寒霜满地,营州遭到契丹人攻袭,向我们请求援兵。三、四两句写我军在夜里赶路去驰援,不顾人马疲惫。五、六两句写战士们的刀光映照着塞外的月光,仿佛把整个战场都照亮了。七、八两句写先头部队已传来消息:前方敌军遍布山野,已经和我军的前锋部队交战了。“传闻”表明我军驰援的速度很快,且渲染了战争的紧张和危机氛围,表现我军将士奋勇抗敌、报效国家的英勇气概和无畏的精神。
2、形式:“传闻”表明结尾两句中的战场情况为虚写(想象)。
3、效果:营造战场意境,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整体鉴赏】
这首边塞诗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营州地区的一次增援前线的军事行动。
塞北的夜晚寒霜满地,营州遭到契丹人攻袭,向我们请求援兵。“霜”字营造出凄冷的氛围,“索”字看似平淡,却暗含营州局势的紧张和危急。若非情势危急,又何需夜晚求援。“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我军在夜间赶路前去支援,无法顾与到人马疲惫。“偷道”根据语意,应为赶路。“瘦”并非是消瘦之意,理解成“疲惫”更符合语境。即使人马疲惫,也要连夜驰援,进一步渲染战争前线的紧张、危急。“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将士们的刀光映照着塞外的月光,寒光一片,仿佛要把整个军阵都照亮了。给人凄清、肃穆之感。“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先头部队已传来消息:前方敌军遍布山野,已经和我军的前锋部队交战了。“传闻”二字,表明前线的战况是虚写,“贼满山”表现敌军之多,进而可想见战争之惨烈。我军先头部队已投入战斗。可见驰援的速度之快,更表现出我军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诗人没有直接写战场的实况,而是通过战前的渲染,一步步推进,到了高潮处却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