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长江流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教材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范围、自然条
件等,在本节最后部分,重点讲述了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黄金腰带”以及沿江分布的人口
和城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明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
2、讲解长江流域是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3.讲解老工业基地,以及如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分析长江流域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资源和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长江流域的讲解,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
2、掌握长江流域的资源情况以及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
讲解老工业基地,以及如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3、四季的形成。
◆课前准备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节课,
我们将探讨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
板书:第二节长江流域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上一章的相关内容,重点是重要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以及工农
业发展,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件说一下,长江流域的范围,分界线各又是什么呢?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长江流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
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长江的干支流都有很好的航运条件,自古就有“黄金水
道”之称。长江的干支流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流域范围内有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
读第42页图7.19,说出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的名称。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
中在长江哪一河段?
2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读第42页图7.20,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
生:学生分组讨论,抢答。
师:读图7.25,说一说三峡水利枢纽的受益区涉及哪些省区?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
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生:学生抢答,并相互补充。
师:(课件展示)结合课本45页图文资料,说一说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
腰带”?
生:讨论回答。
师:
生:讨论回答。
生:讨论回答。
师: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是我国最具
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尤其位于长江出海口的长江三角洲,临江濒海,集“黄金海
岸”和“黄金水道”的位置优势于一体,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长江流域的
经济龙头,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其辐射影响力遍及全国。搜集资料,在下图
中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补充完整。
生:抢答。
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比较长江下、中、上游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
的原因。
生:讨论回答。
师: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和人口最多,比例最大;而上游城市和人口最少,比例最
小。原因主要是下游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等。请你设计长江某一段的旅游线路和旅游
计划。
板书: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
【课堂小结】
3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长江流域的气候、耕作制度、工农业
各有哪些特点?
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