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养殖技术.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

我国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可育珠水面非常广。河蚌种类

较多,分布广泛,资源十分丰富。再者珍珠的制片移插,它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操作技术,即

不能用电脑控制,也不能行机械操作,所以,特别适应我国劳动力多的现实国情。我国是

世界上采捕与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到80年代中期,我国珍珠产量便跃居世界首位,

成为世界珍珠输出量最大的国家。

1我国淡水育珠业的发展

我国淡水珍珠养殖大体可分为研究试验、技术改革和技术改进成熟3个阶段。

1.1研究试验阶段

珍珠的人工培育技术,是人们在采捕天然珍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发展起来的。1958

年广东水产学校(现湛江水产学院)试验成功。1962年在熊大仁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无

核珍珠养殖与彩色珍珠形成与小片位置的关系研究,并取得了成果。1964年后,全国各地

相继开展了淡水珍珠的养殖,并形成了规模生产,产量不断上升,尤其是江苏、浙江、湖南

等省发展较快。1972年我国开始出口淡水珍珠,1979年出口淡水珍珠达11吨,创汇1800

万美元。在此期间,我国育珠蚌的主要来源是*在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人工采捕天然蚌。

育珠蚌主要以褶纹冠蚌为主,三角帆蚌还未摆到首要位置,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等育

珠还在探索中。制插片技术,养殖水平还比较低。采捕的天然蚌个体一般都在12——18厘

米,年龄2——5龄,制片方法多采用削膜,片厚而大,每只蚌插片数也较多;养殖多为池

塘,采取鱼蚌混养,并以鱼为主,养殖密度大;手术蚌吊养在固定的绳或架上,蚌不能随水

升降。珍珠产量低质量差,但当时珠价好。

1.2技术改革发展阶段

到70年代末以后,我国育珠技术有了突破和进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河蚌人工繁殖成功:1978年前,我国的育珠是采捕天然水域中的三角帆蚌和褶

纹冠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天然河蚌源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为此,70年代后期,

我国进行了河蚌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并获得突破,这为淡水育珠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更为加快珍珠养殖与提高珍珠质量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确立了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在育珠中的地位:我国淡水育珠蚌有十几种,经反复

育珠试验,从产珠的光泽、颜色、洁度、形状、大小、产量以及手术操作方便程度等多因素

考虑,确认帆蚌与褶纹冠蚌为我国淡水育珠的最佳蚌种。

(3)建立了“三小”嫁接技术体系:一是拼弃了过去育珠蚌要求9厘米以上的做法,

选用当年小蚌(6.5——8厘米)作为手术蚌,这样的小蚌生命力旺盛,珍珠囊形成块,分

泌能力强,蚌、珠同时生长,珍珠产量高、质量好。二是改变了过去要求小片5——6毫米

见方的做法,改用3——3.5毫米见方的小片,这种规格的小片所产的珍珠与5——6毫米

小片所产的珍珠相比,除产量略有降低外,其圆度、光泽等指标大大提高,售价可提高一至

数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开口器、接、送片针等操作工具比过去缩小,操作更加轻便

灵活,开膜工具也由过去用钝头镊子改用分膜针,使小片不被损伤。

(4)珍珠养殖基础理论研究得到重视:80年代以前,我国从事珍珠养殖基础理论研究

的人较少,自从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我国珍珠养殖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如

熊大仁、张元培、石安静、蒙剑美等珍珠研究专家对珍珠的形成、生长及养殖水质、病害防

治等研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从而推动了珍珠生产的发展。

(5)手术操作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70年代植珠为插大蚌、大片,现改为制插幼蚌、

小片;削膜改为通膜,吊养由水深固定,改为浮式随水升降,深水吊养,改为浅水吊养;密

养,改为稀养。从而使珍珠产量、质量、优质珠比例等不断上升。据国家外贸系统统计,

80年代初,我国淡水珍珠出口已跃居世界首位,向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打破了日

本长期垄断国际珍珠市场的格局。

1.3技术改进成熟阶段

1.3.1探索出了一套早繁殖、快速培育小蚌的方法:在长江以南地区每年4月份的

中旬开始接种、采苗,到6月中旬,幼蚌进入大池分稀吊养。当年繁殖的小蚌,10月份可

达5——8厘米。从而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1.3.2规范了手术工艺和操作规程:以往对手术工艺和操作管理不严,如手术工具与

手术消毒不严,造成烂膜、烂片;蚌不长,珍珠生长不好,且质量差,产量低;片制得过大

或比例失调,膜片不圆,出现珍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