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往事依依》 教案.docxVIP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往事依依》 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往事依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概述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

2、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总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印,或许,你曾仰望那深邃的夜空,点数过闪烁的星星;或许,你曾眺望那浩瀚的大海,呼唤过飞翔的海鸥;或许你也曾像于漪老师那样,观画、读诗、赏文……依依往事,总会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魂牵梦绕,甚至带给我们终生的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于漪老师的少年时代,用真情去探寻她成长的源头吧!

二、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三、解题

依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

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

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二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四、字词积累

漪(yī)淼(miǎo)徜徉(chángyáng)

骚(sāo)郁(yù)慷慨(kāngkǎi)

凝(níng)镌(juān)谆谆(zhūn)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五、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划分文本层次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2--6):金色的回忆。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

2、依依往事中融入了作者缕缕情思,请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往?事

“我”的感受

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沉浸在诗的意境和美的享受中

忆两位国文老师

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⑴身历其境,生动的形象形成深刻的记忆;

⑵读《千家诗》;

⑶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

⑷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

3、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六、文本研读

1、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2、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代课老师

相同点

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歌,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都采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点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学生们的感受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描写作用

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利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

3、文章中直接表达“依依”之情的语句是什么?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4、于漪老师记叙的几件往事,看似平淡,读来却耐人寻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提示: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手法、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

①第一段:“年华似流水”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年华比喻成流水,展现出时光接连不断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年华逝去的不舍,时光流逝,作者对美好童年的留恋、向往。

②第二段:“凝视”与“徜徉”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画的痴迷,作者自己乐在其中,书画给我带来生活的乐趣;“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插图的景物描写,将山,水细致的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伟,水的广阔,描绘出了一副美丽的图画。“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读书带给我的益处;“编织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看不上眼”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千家诗》的魅力。

③第四段: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词,很美,“春花秋月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