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VIP

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2025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江苏省苏州市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理解秋日黄昏:人与自然的对话

秋天的黄昏,总能勾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夕阳余晖洒在金黄的麦田上,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幔。村边的小河静静地流淌,水面映着天边斑斓的晚霞,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他们谈论着过往,脸上洋溢着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激。偶尔,一阵凉风吹过,带着秋的清新与宁静,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这一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安宁。

注释:本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美丽画卷,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1.文章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场景?

2.作者是如何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

3.文中提到的‘凉风’有什么作用?

4.对文中‘这一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安宁。’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从本文可以推断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答案

1.C.秋天的黄昏

2.D.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融合

3.C.烘托氛围,增添宁静感

4.C.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C.对当下生活的满足与感恩

这些问题旨在测试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4题

春之歌

春风,如同一位细腻的画家,轻轻地在大地上挥洒着她的画笔,把一冬的沉寂与萧瑟一点点抹去。万物似乎都在这一刻苏醒,伸展着慵懒的腰肢,迎接春天的到来。河流解冻了,潺潺流水声在山谷间回荡;树木悄悄地抽出了嫩芽,仿佛是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又开始了;鸟儿们忙碌起来,它们在空中自由飞翔,在枝头欢快歌唱。春日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场盛宴,等待着每一位细心观察者来发现其中的美好。

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希望,一种新生的力量。它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慰藉,给迷茫的人们指引方向。当春天来临,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充满了无限可能。春天教会我们,无论遭遇多少困难,都要像那些在寒冬中默默坚守的小草一样,坚韧不拔,直到迎来自己的春天。

问题:

1.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偶

2.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描述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景象?

A.河流解冻

B.树木抽出嫩芽

C.鸟儿忙碌飞翔

D.花朵竞相开放

3.作者认为春天象征着什么?

A.希望与新生

B.寂静与沉思

C.繁忙与劳动

D.孤独与反思

4.从最后一段可以推断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A.春天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季节。

B.人类应该更加关注自然环境。

C.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期待转机。

D.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

答案:

1.B

2.D

3.A

4.C

这就是根据您的要求设计的一道现代文阅读题,包括了完整的阅读材料及四个选择题及其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难度和内容。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讫不来?若亡,何讫不来?”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揣度

(2)王必欲长王汉中:王:称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臣追亡者/亡羊补牢(前者为逃亡的人,后者为丢失)

B.诸将亡者以十数/扶苏以数谏故(前者为用,后者为因为)

C.吾亦欲东耳/顺流而东也(两者均为向东)

D.乃韩信也/乃不知有汉(前者为竟然,后者为竟然,但语境不同)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翻译:大王如果只想长期在汉中称王,那么就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同您计议大

文档评论(0)

halw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