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其中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
B.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C.每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
D.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答案〗D
〖祥解〗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构成了食物网。
【详析】A、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其中肉食性动物不吃植物,A错误;
B、一种生物可能捕食多种生物,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捕食,可能位于多条食物链上,B错误;
C、食物链中顶级消费者没有捕食者,C错误;
D、一种动物由于食性不同,可以捕食不同的生物,因此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正确。
故选D。
2.某学校学生调查一块稻田的能量流动情况并得出相应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密植,可以增大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稻田中养鸭养鱼的种养结合模式可以减少稻田病虫害
C.该生态系统需要人工的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稳定
D.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答案〗D
〖祥解〗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析】A、合理密植可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增大了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正确;
B、鸭可捕食害虫和杂草,稻田中养鸭养鱼的种养结合模式可以减少稻田病虫害,B正确;
C、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工管理和干预才能维持稳定,C正确;
D、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同化的能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多,D错误。
故选D。
3.某人工鱼塘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如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D2/(A2+B2+C2)
B.图1中A1、A2和图2中E都可以表示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鲢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B表示
D.乌鳢捕食鲢鱼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A表示
〖答案〗B
〖祥解〗分析图1:W1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1是呼吸作用消耗,B1是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D1是流向下一营养级。
分析图2: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鲢鱼摄入量=鲢鱼同化量(B)+粪便量(A),鲢鱼同化量(B)=呼吸作用散失的量(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C);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C)=分解者利用的量(D)+乌鳢摄入的量。
【详析】A、图1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1(D1=A2+B2+C2+D2),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2,A错误;
B、图1中A1、A2和图2中E都可以表示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正确;
C、鲢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C表示,C错误;
D、乌鳢捕食鲢鱼后剩余的食物残渣中的能量可用图2中的D表示,D错误。
故选B。
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1组
2组
3组
4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干燥程度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A.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
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D.预期结论是1、3组中的落叶分解现象不明显,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答案〗B
〖祥解〗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所以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
【详析】A、本实验探究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故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
B、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是否灭菌和湿度,以是否灭菌为自变量的对照试验有:1和2、3和4,其中对照组为1和3;以不同湿度为自变量的对照实验有:1和3、2和4,B错误;
C、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防止落叶中的微生物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
D、1和3组土壤灭菌,没有微生物分解落叶,2和4组没有灭菌,土壤中有微生物分解落叶,只是在湿润和较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邢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安徽省县中联盟期末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