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

?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就要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就要让学生在数学中学会提出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课结束前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问题,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但问题没有探索性。可见,学生确实缺少问题意识,基本上课堂里是教师问学生答。

一、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根本原因。“以成绩为核心”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活动,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必然会造成学生与教师都产生“唯书至上”的观念,凡是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凡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在这样的观念驱使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教师权威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直接原因。“师道尊严”、“学而优则仕”长期统治着思想意识形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倍受人们的尊敬,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接受,于是教师的权威也就从小形成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且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问题,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接受。

三、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主要原因。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以提问代替启发式。首先要考虑教师的问题是不是学生的问题。显然,大多数问题是为了便于教而设立的,学生的观察、讨论、回答都是教师事先策划好的,学生只能在这些框框中打转,既使偶尔有学生跳出了这一框框,教师也会赶紧把他拉回来。那种一问一答、你(师)讲我(生)听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到底给了学生多大的思考余地、给了学生多少主动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还用得着探究?还会探究吗?当然也就“不会”提问了。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确定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工作的航标,又是教学工作的归宿。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改革过去课堂教学目标的结构,确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新型目标结构,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的灵魂,以这一灵魂目标统率其它诸目标,指导学生与教师的活动。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首先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裁判者、命令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教师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共同研究者,使学生敢于自由发问。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迎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给予启发。再则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思维碰撞产生更多问题。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组织适合学生的生活性、情境性、研究性的学习素材。学生头脑中问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情境。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则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意识潜能,使问题的潮水更加“汹涌”。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具有“先天不足”。比如,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写得十分详尽生动活泼,这些都增加了学生探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改造和充实所教内容。比如在新知引入时,通过竞赛、故事等形式设置问题情境;在探究新知识时,通过类比、归纳、猜想设置问题情境;在应用知识时,设置实际生活情境。要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形式呈现,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标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训练,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教给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1.求解型: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某个概念、某种方法是什么的疑问。2.研究型:从深入理解某个概念、某种方法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提出问题。3.商榷型:对教材或注解或插图或方法有未尽善处提出商榷性意见的问题。

三、建立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轴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轴线,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提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把课堂结构安排为:1.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具有三角形的实物

文档评论(0)

159****42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