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死者肖像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
?
摘要:一直以来,死者的利益应当受到保护已经成了法学理论界的共识,各个国家在这方面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就我国来说,这一理论最初是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随后演变为复函、司法解释等文件,最终在民法总则以及现在的《民法典》的人格权一编第994条中得以确认,正式纳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来,但是,这一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尤其是死者利益中的肖像利益,因其既具有精神属性又具有财产属性而引发了许多特殊的问题。因此,笔者意从前不久发生的李小龙公司诉真功夫餐饮公司侵权一案出发,提出问题,梳理我国的立法进程和理论学说,最终提出自己对死者肖像利益保护方面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死者利益;肖像利益;死者人格保护;《民法典》
一、案例介绍和问题的提出
2019年12月5日上海二中院出具了一份受理通知书,显示本案为李小龙有限责任公(以下简称李小龙公司)和真功夫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真功夫餐饮)的一般人格权纠纷一案,李小龙之女李香凝女士担任李小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李小龙公司认为真功夫餐饮使用的商标“外形酷似李小龙”,要求其赔偿人民币2.1亿元、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并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笔者意在通过该案主要探讨一下死者肖像利益的保护,该案目前还未審理结束,对于李小龙公司能否胜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真功夫餐饮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李小龙的肖像利益。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判断真功夫公司的商标形象是否可以认定为李小龙肖像。第二,本案李小龙公司提起诉讼,主体是否适格?第三、李小龙已逝世46年,其肖像是否还受到保护?第四,李小龙公司提出的2.1亿损害赔偿是否合理?
二、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学说和立法发展
要想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就必须依据现有的理论学说和立法规定,但是笔者发现不管是从立法还是司法中,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的判决标准,即便是《民法典》中关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规定,也存在着许多分歧,所以还需要对有关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一)理论学说
完善立法的基础就是要明白法条背后的理论原理,只有奠定了理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要不要保护,保护什么,由谁保护,如何保护这些关键性的问题。笔者总结发现我国现在关于死者人格利益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死者权利保护说
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自然人在死亡之后,仍可享有一部分人格权利。在我国,这一观点多适用于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案件的法院初期复函中。该学说用以论证保护死者人格的理论支撑为“部分权利能力”理论,死者自己是可能的保护请求权的享有者,在此范围内他享有部分权利能力,当民事主体及其民事权利能力均归于消灭后,该权利具有继续予以保护的必要性,故在主体死亡后继续存在。这一观点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它与我国现在的立法以及权利能力理论相违背,因为我国《民法总则》第13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为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一旦死亡,其权利也就消失,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人死后仍然享有权利的话,就要对死者的权利提供无期限的保护,这无疑也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
2.近亲属、社会利益保护说
该学说意在通过保护死者近亲属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来间接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自然人一旦死亡,其主体就不复存在,但死者的人格利益却关乎其近亲属甚至是社会公共利益。其本质在于保护近亲属、社会公共利益。该学说的优势在于可以解决主体缺位问题,也有利于对保护期限等进一步规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在于无法保护死者的财产利益。例如本案中的情形,当行为人侵犯死者财产利益时,其近亲属和社会利益并不必然造成直接的损失。因为本案中也不存在侮辱、诽谤行为,甚至有一些案件中,对死者肖像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此时很难说其近亲属会遭遇精神痛苦。在既不存在直接财产损失又没有严重精神损害时,无法保护死者财产利益。
3.死者法益保护说
该学说认为,自然人死后,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仍具有特定的法益。这种学说承认了死者的人格利益是客观存在的,保护其法益具有维护社会公德、尊重生者情感的使命,以及作为社会关系调节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但是考虑到民法规定了权利能力是终于死亡的,所以用法益去取代死者的人格利益,通过这种方法来对权利能力的规定进行突破。该学说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第一,不能够解决主体缺位的问题。因为利益总是以主体为依托的,主体不复存在,何来利益一说。第二,即便承认死者死后仍具有特定利益,为其近亲属规定请求权基础,但如果死者没有近亲属或其近亲属不行使权利时,死者人格利益无法受到保护。该学说意在直接保护死者利益但是却因其近亲属等因素受到影响,很难自圆其说。
4.人格利益继承说
坚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人身权利具有专属性,不能发生继承,但是人身权利并不等同于人身利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