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
浅谈德育实践活动生活化
?
?
?
?
?
??
?
?
?
摘要:德育教育应注重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对此,教师要尝试设计有真实生活体验的“德育实践”活动,整合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实践路径,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真实的生活场域,让学生进入“真实生活情境”,面对“真实言说对象”,进行“真实道德体验”,获得“真实道德成长”。
关键词:德育实践生活教育
困境:德育实践活动生活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当下,不少学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假期中会布置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家长如何在真实的生活中对待和完成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笔者在我校1-6年级中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选项
面向学生:你如何看待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
做不做无所谓。
19%
就是一个任务,完成就好,不求结果。
32%
我会根据学校布置的作业和同学、家长商量合作完成。
42%
完成后我会留下记录或资料,和家长一起讨论反思。
7%
面向家长:您如何看待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
做不做无所谓,孩子只要完成学科作业就好。
12%
会布置孩子完成,但不会过多指导孩子。
25%
会和孩子讨论如何完成,并协助孩子完成。
58%
会和孩子讨论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15%
面向老师:您如何引导学生完成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多选)
任务式布置,指定学生完成。
8%
布置前把活动内容向学生进行解读,鼓励全班学生进行体验。
79%
在学生完成过程中给予评价或指导。
54%
活动结束引导学生进行作品交流和总结。
32%
从上表调查中可见,有些家庭把德育实践视为一项额外负担,不能很好地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力,学生的体验和收获比较有限。另外,有些生活中的德育实践流于形式,呈现的结果简单的停留在视觉或听觉层面,学生在完成德育实践的过程中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了“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1],即指向生活育人,在生活情境中达到育人目的。基于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德育应该注重实践活动“教学做合一”生活化,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获得道德成长。
德育实践活动生活化的设计原则:任务情境生活化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德育实践要挖掘生活价值,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能体会、有感悟。德育实践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真正让每个孩子和背后的家庭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一)创设主题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主题情境,让学生在主题氛围中进行道德时间和体验。例如学校开展的“红心照相馆”德育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时代记录者”这一主题角色,为实践活动创设了“用相片记录家乡的变化”这一主题情境,赋予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的角色意识和执行动力。在主题情境中,学生有目标感、价值感和成就感。
(二)拓展生活情境
通过让学生走出传统的德育说教课堂,走入问题情境中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置身其中,自然而然地获得道德提升。
德育实践活动生活化的实施
(一)项目化设计,激发学生参与主体性
项目学习,具体指学生通过完成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学习,是一种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实践活动[2]。从学生立场设计德育实践的形式,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生活中开展德育体验活动。例如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以“新冠肺炎”为主题的德育探究作业,这项德育实践活动从生活中来,是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笔者设计了“科学防护新冠肺炎”“讲述伟大的平凡人背后的故事”“了解抗击疫情战斗中的国家力量和社会大爱”等任务,提出活动建议方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对照任务清单,自行选择一个或多个任务进行个人或小组合作探究。当然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探究任务,真正做到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活动探究,在探究中不断思考。
(二)创新交流载体,突破时空限制
生活化德育实践活动的交流形式也应该趋生活化,趋过程化。交流平台不局限于教室这一固定空间,交流对象不局限于师生这一固定组合。“德育实践”也应适应时代需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进行多维度的展示和交流。笔者利用班级QQ群、美篇APP和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对班级学生的德育实践进行展评。在现代化手段的促进下,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作业的展评和讨论中,家长和学生能更简洁、便捷地晒出“德育成果”,德育时效性更强,同时也带动家庭的整体参与率,活动成效明显。
(三)多维促进评价,深化德育实效
德育实践活动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交流评价。用交流来促进思维的碰撞,用评价来提升品格。学生通过展示成果,并对他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