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为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审美境界的桥
?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王崇人
摘要
课文《桥之美》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在有限的单位教学时间内,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形象,把文本的语言文字与审美体验融会贯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所以,我尝试寻找多媒体运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契合点:突破课本、教室和课堂的时空界限,尝试为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审美境界的桥。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使用技巧运用效能
《桥之美》是一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的事理说明文。“桥”,是实实在在的“物”,看得见摸得着,相对容易理解;但画家吴冠中所阐述的“桥之美”,却看得见摸不着,是个抽象的概念。作为中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感悟能力和阅历都有限。怎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能在有限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呢?我反复思考,决定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审美境界的桥。
一、导入部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和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先决条件。为了突出《桥之美》是一篇艺术家所写的文章,我选择了吴冠中先生以桥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水墨画,作为导入课题和作者的幻灯片背景。
二、整体感知部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通过色彩对比、字体变化强化基础知识。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多媒体的运用应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即学生是否受益,在哪些方面受益。
从字词基础知识角度来讲,《桥之美》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确实有一些词语的读音与字形需要区分;而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又是揣摩语言的教学难点。为此,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我把本课涉及的重点词读音、多音字、形近字做了归纳梳理,分三组,通过色彩对比、字体变化强化关键词,逐步出示在同一张幻灯片上,并通过上下分组对比和自定义动画中的“进入”“退出”功能予以区别强化,全部出示完毕后,要求全班齐读两遍,巩固记忆。
2.展示语境,理解词义,熟悉文本,渗透中考要求。
本文有不少语句内涵丰富而表达上不太符合常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为了让他们反复熟悉文本,我没有在幻灯片上按常规直接出示重点词语要求学生解词,而是把这些重点词语放回到文章原句中,要求学生先推测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谈谈这个词在本文中的含义。
三、品读文本部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读懂文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而对于西北边陲地区长大的孩子来说,不论是文中提到的乌镇小河两岸的石桥、还是著名的卢沟桥、具有独特风格的风雨桥,都离他们的生活有相当的距离,缺少感性认识。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突破课本、教室和课堂的时空界限,把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画面,无法亲眼目睹的景观、风光,无法捕捉的瞬间、细节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从更广阔、更具体、更深刻的角度认识事物,在思想认识上产生深刻的感悟和共鸣。
于是在扫清阅读文本的文字障碍后,我用“看,那一座座桥!”作导语,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与本文内容相匹配的、形态各异,背景不同、多姿多彩的桥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比较鉴赏,感知“桥之美”。
当学生再合作朗读课文时,那些文字立刻显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作者笔下的种种桥之美,仿佛历历在目。于是,我提出整体把握文意的第一个问题:“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你对此有什么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时,学生迅速而准确的找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并从绘画、审美、生活等多个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感想和受到的启发。
2.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层层深入、体味文本情味。
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深入,抛出了品析文本语言的第二个问题:“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语意蕴涵丰富,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加以品味。”在这一环节,我对之前展示的一系列与本文内容相匹配的桥的风景图片做了再次运用。
在这组幻灯片的设计上,设置了八个超级链接,与文章相关语段的风景图片相对应。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自由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结合图片体味品析关键词句;我则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展示相对应的桥之美风景图片,并通过超级链接,返回到出示问题的幻灯片,反复暗示强化本文的语言特点。
这样,不论是一个学生品析几个句段,还是几个学生欣赏一个句段,我都能及时的展示配有相应文本和图片的的幻灯片,既教学目标明确,有效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使这一主导过程化为无形,尊重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了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