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葫芦岛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分析.docxVIP

种植密度对葫芦岛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种植密度对葫芦岛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分析

?

?

王晓波

玉米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粮食和饲料。而我国也是生产玉米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我国玉米的总产量和播种面积大概占全世界的第二位,在世界玉米产量中占到22%。因此我国的大部分农业专家一直致力于促进玉米产量有效提高的研究之中,最后发现了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就此分析了葫芦岛地区种植密度对于早熟玉米杂交种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该实验在2014年葫芦岛市农科院进行,种植地前茬农作物为玉米,通过土壤肥力检测,确定肥力处于中等状态,PH值为8.32。整体来看,辽宁省的玉米播种期以春季播种为主,幼苗的生长苗势很强,株高可以保持在280cm左右,穗长也能达到25cm,穗轴整体呈现出粉红色,出籽率高达84.8%。

1.2材料

在本次实验开展过程中,主要选择的玉米杂交种如下,即丹玉405、丹玉206、丹玉305三种,分别由葫芦岛农科院工作人员进行培育。从整体培育过程可以看出,三种玉米所呈现出的特性有所不同,且具备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同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1.3方法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主要以裂区设计方式为主,将品种视为主区域,密度视为副区域,由于品种不同,为了方便研究,工作人员在玉米培育过程中设置了5个密度梯度,植株行距保持在0.65m左右,行长为6m,整体区域面积为23㎡,在种植区域四周设置6行保护植株。该实验的播种时间为2014年5月7日,正适合葫芦岛地区的玉米种子发芽。其次,在项目测定方式选择过程中,应该以小区中间的2行为测产对象,对其进行完整收获。在测定时,主要选择的测定标准有粒重、穗长及整体产量。在所有数据收集好之后,利用相关软件和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除此之外,在分析过程中,应该将葫芦岛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考虑其中,从而提升后续分析工作的准确性。

2结果分析

2.1种植密度对不同早熟玉米产量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能够看出,不同品种的早熟玉米之间产量的变化规律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一致性,但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不断扩大,玉米的产量也呈现出一种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丹玉405的产量就是呈现出一种先提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的变化分别为12.4万株·hm-210.1万株·hm-27.4万株·hm-25.1万株·hm-2;种植的密度是5.1时,产量也是最低的,同时在这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和其他不同的密度相比产量比较显著,随着密度的逐渐扩大,产量也有所提高,在密度为12.4万株·hm-2时,玉米的产量最高,证明这种密度也是这种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极限,在超过这个密度时,玉米的产量反而会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丹玉206的种植密度达到10.1万株·hm-2时,产量最大,证明这一密度最适合这一品种。

2.2种植密度对不同早熟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

从表1我们能够了解到,种植的密度对于玉米的穗部性状具有重要的影响,各种品种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影响的规律也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一致性。除了丹玉405之外,玉米秃尖的长度都是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也变大的,三个品种的穗粗、穗长和千粒重也都是随着种植密度的扩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丹玉206穗部的形状都是随着密度的变化而呈现一种明显的变化。在10.1万株·hm-2的密度下,穗粗要大于密度为7.4万株·hm-2,整体呈现随密度提高而下降的趋势。

3结论与讨论

3.1种植密度对早熟玉米产量的影响

通过上文的具体试验后,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明确种植密度对葫芦岛地区早熟玉米杂交种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響,首先对产量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参试品种的产量都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出现先增加后减小的情况,在密度达到12.4万株·hm-2时,丹玉305、丹玉206、丹玉405等品种产量都到了最高,在12.4万株·hm-2和10.1万株·hm-2这两个密度之间,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明显。由此可以看出,本次实验选择的耐密度群体的最佳密度范围在10.1万株·hm-2-12.4万株·hm-2内,超过这个密度范围后,产量会出现下降的情况,此外,还能够看出品种的最大耐压性为12.4万株·hm-2。

3.2种植密度对早熟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除了要对玉米产量进行判断之外,还要对品种的粒重、穗长、穗粗等方面进行检测,以此判断种植密度对早熟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相关数据显示,品种的粒重、穗长、穗粗都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除了丹玉405以外,玉米的秃尖长度则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由此可知,密度的增加对玉米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之间的影响程度不同,也就是说不同品种的减小幅度不同,想要实现高产,就必须要保证各产量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品种情况,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牺牲个体产量

文档评论(0)

177****25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