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那创新思维的

国内研究现状如何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

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创新思维的涵义

对于创新思维这个词的含义目前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对其可以有广义

和狭义的理解方式。狭义的创新思维指形成新的理论和新发明或发现及塑造出新

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方式,所强调的是思维的成果独创性、前所未有性,而且是

得到社会承认的以及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广义的创新思维是贯穿在人们提出和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所有能对创新成果发生作用的思维活动。内容涵盖在发明创造

创新活动中直接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间接介入创新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方式包

括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国内外目前对创新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二、创新思维的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创造力的起源,其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上可以认为开始于到一个多世纪前,

但把创新即创造性思维作为创造之核心,对其开展完整与科学的研究就要晚很多。

[2]

国内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后,伴随改革开放,创新思维的探讨和研究再次兴起。80年代初期我国的钱学森

院士发表了《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一文,大力倡导建立思维科学,

也是得益此,之后成立了“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次年他又主持召开全国第一

次“思维科学研讨会”,这次会议被看作思维科学研究进程中的里程碑。随后的

1983年第一次创造学学术研讨会召开,创新思维作成了各个领域的人们关注的

焦点,有关创新思维的研究从这期间开始也逐渐获得大量积极的研究成果。据国

內对创新思维成果的不完全统计,创新思维领域的研究在1984年之前,鲜有论

及创新思维的论文,1984年后,具有较高水平的相关论文就大量开始涌现,论文

水平也持续提高。80年代的学术专著重点是探讨思维发现的模式,也有一些思

1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维科学方法论著不同程度的探讨创新思维。探讨思维模式的论著比如周义澄

1985出版的《科学创造与直觉》,章士嵘1986年出版的的《科学发现的逻辑》,

邱仁宗1987年出版的《成功之路科学发现的模式》等。[3]另外,1986年章士嵘

在《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分析了创新思维实质及发生机理问题。陶伯华与朱亚

燕1987年出版的《灵感学引论》以及岳海等编写1989年出版的《灵感奥秘试

探》对直觉灵感及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研究。王极盛在1986年出

版的《科学创造心理学》学术价值很高,书中对科技创造中的智商与非智商元素

和社会心理元素进行了深入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心理学科涉猎的领域如周昌忠

1983年版的《创造心理学》,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知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1986

年出版的《思维发展心理学》,[4]虽然不是针对于探究创新思维,但其研究观点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但国内创新的探讨在这10余年里有一定不平衡发展的情况。形象思维(尤其

是创新思维)研究的相对落后的情况还没有实现实质角度的改变。[5]钱学森院

士在1995年的一封信中曾提到国内对创新思维的研究尚未起步,这一忧虑也引

起了国家上层的重视,并因此通过大量的政策保证创新思维的研究,对其的研究

因此焕发新的生机。在这以后,对创新之探讨遂成为国内学者研讨的核心,他们

对创新性思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深入探讨并使得创新思维的发展呈现出方兴未

艾之势力。

90年代后,各领域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发表的著作明

显增多,比如张丽华、白学军2006年发表了《创造性思维研究概述》,书中认为

创新思维产生和发生受遗传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个人品格的多个元素

综合的影响。[6]何克抗在2009年出版的《创造性思维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

证》一书中指出创新思维由六个重要因素即发散、形象、直觉、时间、辩证、横

纵思维组成,且这些要素分工配合,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7]同时他还提出了

内外双循环模型。2001年刘仲林编著出版《中国创造学概论》,书中提出并“阳

刚”、“阴柔”两种思维,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释。[3]可以看出,

文档评论(0)

159****38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