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编号
SJ-NW-72-2009
代替
密级
商密3级▲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汽车内外饰注塑成型件设计规范
2009-08-15制定
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随着公司的速发展,在汽车自主开发设计中,内外饰件的设计中注塑成型零件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另外,内外饰注塑件一般都比较复杂,须符合注塑成型工艺,针对注塑制品的结构特点制定内外饰件注塑成型件的设计规范,希望能对内外饰件设计人员特别是刚刚从事内外饰件设计的人员提供参考。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指规范的起草单位)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版本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汽车内外饰注塑成型件设计规范
1范围
本设计规范主要提出汽车内外饰件注塑成型零件常见结构分型线、壁厚、脱模斜度、间隙、支柱、加强筋、圆角、卡扣、孔洞的设计的一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M1类汽车的内外饰件设计。
2规范内容
分型线的设计规范
确定分型线时,应先确定脱模方向,再脱模方向上制品上的最大轮廓线即为分型线。在分型线的两侧,应没有倒扣。
常见分型线位置
分型线不得设置在位于明显影响外观的位置。分型线处易因错模或者胀模等原因产生飞边、毛刺,严重影响制品外观。在高可见区域应避免分型线。
分型线不可见(较好)分型线可见(不好)
分型线应平整、光顺,易于模具加工和整修。分型面即制品壁厚方向的这张小面,不能扭曲,多数情况下应为平直面。下图举例说明几种常见分型面。
a,平面b,斜面c,台阶面d,曲面e,竖直面
注:C台阶面在模具深度方向上的高差应尽量小。
1.4分型线尽量简化模具结构,如下图,侧孔上方开孔后,分型面在制品顶部为一平面,侧孔由对碰成型,取消了抽芯机构,简化模具。
侧孔上方开孔,模具简化
1.5分型线的位置应不影响制品的装配。如下图
间隙过小,容易干涉间隙合理,满足要求
2壁厚的设计规范
2.1主体壁厚设计要合理。
壁厚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制品材料的流动性、尺寸大小和制品强度。
流动比值大的树脂其流动性好,即即该树脂填充能力好,易于成型。流动比是指在一定的注射压力下,树脂流动长度与制品壁厚的一个比值。见下表。
塑料品种
注射压力/MPa
流动比
塑料品种
注射压力/MPa
流动比
聚乙烯(PE)
150
250-280
硬聚氯乙烯(PVC)
130
130-170
聚乙烯(PE)
60
100-140
硬聚氯乙烯(PVC)
90
100-140
聚丙烯(PP)
120
280
硬聚氯乙烯(PVC)
70
70-110
聚丙烯(PP)
70
200-240
软聚氯乙烯(PVC)
90
200-280
聚苯乙烯(PS)
90
280-300
软聚氯乙烯(PVC)
70
100-240
聚酰胺(PA)
90
200-360
聚碳酸酯(PC)
130
120-180
聚甲醛(POM)
100
110-210
聚碳酸酯(PC)
90
90-130
例:材料为聚丙烯,成型注射压力70Mpa,制品长度方向300mm。查表知流动比为200-240,选用200。若一个浇口,根据流长比计算得300/200=1.5mm,即该制品主体壁厚不宜小于1.5mm,特殊制品或者关重件须做模流分析确定最小壁厚
2.2壁厚要均匀
均匀的壁厚是平衡填充,均匀冷却的重要条件。壁厚不均将使制品产生熔接痕、空隙、缩痕等缺陷。
壁厚的差异有时不可避免,为了避免制品表面产生缩痕,壁厚的差异性控制40%以内,并以比例不小于3:1的锥度渐次过渡。
壁厚不均,不良壁厚均匀,较好
壁厚骤变,不良壁厚渐变,较好
3脱模斜度设计规范
凡影响外观和成型顶出的制品侧壁需要画出脱模斜度,通常选用1-2°
蚀纹侧面每深0.025mm增加1°斜度。正确的脱模斜度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尽可能比样板要求的大0.5°。
加强筋、支柱等结构均要有最小0.2-0.5°的脱模斜度。高度较小的加强筋一般不画斜度。对于较高的加强筋应画出斜度。
PP、橡胶制品型芯侧有小倒扣,可不画斜度。
脱模斜度由材料、表面要求和制品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可参考下表:
4间隙的设计规范
4.1在相邻零件之间,同一零件的不同表面之间一般须有小槽(间隙)过渡
4.2不同零件间常用高低错面(段差)处理。
4.3零件间直接装配,相互间无运动,间隙一般取0.5-1mm
4.4零件间有相对运动,其运动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J-ZQ-1-2006-转向轴电子助力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2— 200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2-2006-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开发流程.doc
- SJ-ZQ-3-2007-方向盘间隙设计规范.doc
- SJ-ZQ-4-2007-汽车转向柱万向节相位角确定规范.doc
- SJ-ZQ-5-2007-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计算规范.doc
- SJ-ZQ-6-2007-方向盘下轮缘刚度试验规范.doc
- SJ-ZQ-7-2007 稳态回转分析评价规范_070625.doc
- SJ-ZQ-8-2008-方向盘阶跃输入仿真分析评价规范.doc
- SJ-ZQ-9-2008-踏板总成刚度强度分析规范.doc
最近下载
- 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措施研究报告.docx VIP
- 2023年云南省劳动合同书电子版(5篇).doc VIP
- 医德医风考核表模板.pdf VIP
- 单证员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docx VIP
- 事业单位市场监督管理局面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基层版)2025ppt课件.pptx VIP
- “任务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VIP
- 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项目策划用户需求书.doc VIP
- 【教学创新大赛】《分子生物学》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 VIP
- 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指导之2:理解组织及其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过程方法和策划类(雷泽佳编制2024A0).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