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社团发展路径研究.docx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社团发展路径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社团发展路径研究

?

?

缪枫

【摘要】通过调研目前创新创业社团在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的管理办法和对策,构建集聚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等各方力量的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

伴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兴起,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近年不断深化“双创”教育,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和双创教育方面的改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支持高校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建设发展。创新创业类社团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实践平台,本文旨在通过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现状分析,对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社团发展的路径展开研究。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类社团发展现状

近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社团的重视也随之提高。不少大学生们自发组织而形成的创新创业社团,以丰富的活动营造出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倡导新时代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在学生群体中发挥了良好示范作用,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社团管理薄弱,发展缓慢

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管理上主要依靠的还是指导老师,要担负指导日常管理和技术双重指导。但指导老师作为教师,除指导社团外平时更多的是要肩负大量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其投入社团指导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平时社团发展更多的是依赖学生自我管理,从而导致社团管理师资上投入薄弱。其次,学院和辅导员层面发挥更多的是监督作用,创新创业社团主要由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学生自发组成,社团管理制度参差不齐,缺乏全面系统地考虑,因此在社团日常运行上,制度管人体现不足,活动决策效率不高,更有可能形成小团体影响社团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学制三年,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学生在校内课堂学习的时间仅有两年多。入学第一年学生进入社团磨合期刚过,第二年甚至更早就要晋升到管理层带领社团发展,期间还有相当部分时间要通过企业课堂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在社团内部管理,作为老社员带给社团发展以及培养新社员的时间并不多,社团新旧交替频繁,文化沉淀难以形成,也会导致社员对社团建设发展不满,成员稳定性下降。

(二)学校支持有限,保障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开设创业课程、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上,对创新创业社团的支持力度还略有不足。学生参加社团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相关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意识,锻炼创业能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有的則是希望通过社团提供创业项目和场地,谋求自身创业实践的机会,积累经验,为将来条件成熟时做好创业准备;还有的学生则是已有创业项目,希望通过社团能得到学校资金、政策,指导等方面的支持,使自身项目能有进一步发展。但目前现状却是学校社团众多,团委或对应管理机构对社团的资金不足,部分社团活动场地只能是共用或者轮用状态,使得创新创业社团学生很多创新性的想法因条件不足无法有效开展和尝试,削弱了学生积极性和创业持续性,进而恶性循环,影响社团建设和功能发挥。在师资上,由于职称体系导向目前科研论文仍占主导,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门槛较高,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从组建社团到产出项目成果,需要经历一段无成果的“真空期”,期间学校给予的激励政策也不足,因此对于社团的指导上,老师容易出现“有心无力”的状态,无法为学生项目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和保障。

(三)运营状况不一,成效不佳

初入创新创业社团的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和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社团运营发展离不开有丰富经验和创新创业知识的指导老师。现有高职院校的社团指导老师在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不多,虽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但缺乏对创业项目的实际运营经验和成熟的社会网络。对于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持力度有限,这也导致许多社团学生创业项目要么层次低,要么市场开拓力度不足,效益不佳。其次,缺乏社会网络和创业平台有效支持,学生创业项目获取前沿信息和从社会上获取资金支持的机会也随之变小,即便有较好的项目获得创业平台支持,在学校帮助下注册投入市场,但成功的实例还是较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社团一方面面临项目设备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又缺乏市场数据,面对市场需求项目竞争力不强,也导致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