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pdfVIP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它是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延续;另外,

本节课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的概念,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面研究凸透镜成像奠定了基

础,所以,本节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对称之美,增进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好奇和欲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和了解虚像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

平面镜成像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非常多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好奇的现象。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这

使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实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他们往往容易受生活经验的主观影响,得出一些错误的认

识,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这是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解决的。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设疑诱导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发现法

四、实验器材

魔术箱、蜡烛、烧杯、平面镜、镀膜玻璃板、磁力棒带钢珠、彩纸、方格纸、“F”字母

五、实验改进要点

(一)器材改进

1.镀膜玻璃板代替普通玻璃,彩纸代替白纸,可以使成像更清晰

2.吸附钢珠的磁力棒模拟蜡烛,它与彩纸下方的水平铁板紧紧吸引(放置牢固),描绘像的位置时不会移

位,减小实验误差;实验时可以一次放置多个物体,并能同时描绘物和像的位置,节省实验时间(见图1)

图1

(二)实验拓展

增加了两个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左右相反和“魔术箱”揭秘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通过“照镜子”游戏引入新课(见图2)。找两个体型相近的同学分别扮演“物”和“像”,让扮演

“物”的同学做老师设定好的动作,扮演“像”的同学模仿镜中“像”的动作。设计意图:一是带领学生

进入情境,激发兴趣;二是为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环节中的“猜想与假设”提供依据。

图2

2.做“水淹蜡烛”的实验(见图3)

图3

实验桌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点燃的蜡烛,玻璃后面放一只杯子,其内没有放蜡烛。

(这是我在课前准备好的,提前调节好,使学生通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前后杯中都有一支“点燃”的蜡

烛)。往后面的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并没有熄灭。“为什么?”这时学生可能猜到是

“像”;如果没有猜到:我就拿走后面的杯子,再让他们观察,他们会发现在原位置仍能看到一只装有点

燃蜡烛的杯子.这时他们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像”!

设计的意图:引入“平面镜”、“像”、“物”这些名词;为后面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顺利突破将“平面镜

改为玻璃板”这一难点做暗示,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

3.“魔术箱存钱”。往魔术箱中投硬币,学生看不到投入的硬币。(见图4)

图4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组织探究

1.提出问题

先让学生根据照镜子的感受和生活经验,猜想平面镜的成像有什么特点?本环节学生一般提不出准

确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老师直接点出问题的方向。

2.猜想与假设

有了前面的情境导入和实验铺垫,学生应该能猜想到:像与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

距离可能相等。

3.设计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动脑想一想;选平面镜还是玻璃板?动手试一试。

[学生思考、讨论、实验]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感到困难,如果是这样,我

将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是否相等呢?”此时可能会有同学受到引入新课时的

“水淹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就会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学

生通过平面镜和玻璃板的对比实验一般可以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

4.进行实验:

(1)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要领:玻璃板一定要竖直;后面的磁力棒与像从各个角度看完全重合;别忘

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划手。

(2)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

文档评论(0)

182****32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