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操劳与理论.docx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实践/操劳与理论

?

?

摘要:《存在与时间》中的“操劳”(Besorgen)这个概念深受亚里士多德“实践”(praxis)概念的影响,突出的一点为,海德格尔认为“操劳有它自己的认识”,这可以视作实践有其特属的知,即phronesis的翻版。但“操劳”与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也有几点明显的区别。在这些区别处,文章认为亚里士多德更为合理。既然实践有它自己的认识,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出理论认知?这对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问题,而对海德格尔却正是,因为在海德格尔那里,理论认知并没有独立的地位,更谈不上是最高的善好。最后,《存在与时间》笼统地用实践经验的专题化说明理论的发生,包括物理学型理论在内,这也是作者不能同意的。文章认为,我们需要区分两类理论:一类是物理学型理论,一类是伦理学—政治学型理论;后者是实践经验的专题发展,而前者不是。

关键词:实践;聪慧(实践智慧);理论

一、亚里士多德的“实践”(praxis)概念

我们的“实践”一词,是辗转从希腊词praxis翻译过来的。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实践”概念的哲人。读者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都不陌生,但为方便后文的讨论,我还是做个简略的重述。

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活动分成:理论活动、实践和制造。实践不同于理论,因为实践改变对象;实践不同于制造,因为制造的目的在制造活动之外,而实践的目的则并不尽在实践之外,乃至于“良好的实践本身就是目的”(NE,1140b16)①。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人类活动三分法。不过,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概念区分并不总是那么一致和清晰。有时候他把制造也称为“实践”,这时,实践分成实现外部目的的活动(如盖一座房子)和本身即是目的的活动(如生活整体、沉思)。在另一些场合,他在很广的含义上使用praxis这个词,这时,连星辰、植物都有实践,但他通常会说,惟人有实践,“动物没有实践”(NE,1139b20)。本文不讨论亚里士多德文著中的这些细节,而是大致从理论活动、实践、制造的三分法来谈论亚里士多德,这也是后世的一般做法。

亚里士多德的学科分类与上面这三类人类活动相应:一是理论学科,包括第一哲学、数学、物理学;二是实践学科,包括政治学、伦理学;三是制造学科,如诗学。

理论之知是episteme,与此对应,实践之知是phronesis。这样区分这两个词是亚里士多德哲学里的论理用法,在柏拉图那里,episteme和phronesis经常混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它们的用法也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候,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的“知”都称作episteme,依此,phronesis属于episteme。但专门讨论实践时,亚里士多德通常把episteme和phronesis对称。这些细节本文也姑且不论。

特属于实践的知是phronesis,通常译作“实践知识”或“实践智慧”,也有译作“明智”的。把phronesis译成“实践知识”是有疑问的,“知识”这个词主要指明述的系统的知。“实践智慧”这个译名怎么样呢?“智慧”似乎太重了。我们可以说F.罗斯福或邓小平有实践智慧,但一个人会做饭,会盖房子,叫“智慧”有点儿过了。而且,无论译作“实践知识”还是“实践智慧”,都更像是解说而非译名。译成“实践之知”也有这个缺点。“明智”这个词,主要用于对手段的考虑,而phronesis不是种技术而是德性(NE,1140b2526),不仅是选择正确手段的能力,也包括思考哪些目的值得追求的能力。我觉得译作“明慧”比较好。

拿亚里士多德的框架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实践/理论两分加以比较,可以看到两点突出的区别。第一点区别挺明了的,亚里士多德区分实践和制造,今人不大做此区分。第二点区别比较复杂。亚里士多德三分法中的每一项,都有两个方面:行和知。理论活动是一种独立的活动,有它特有的知,episteme,大意是对世界的系统真知。另一方面,实践也有它自己的知,phronesis。而依实践/理论两分,实践是做,理论是知,仿佛实践没有自己的知,实践是去实施或应用理论或知识。例如,马克思主义是个理论,到列宁和毛泽东这里,这个理论转化成了现实。把理论付诸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这些都是近代才流行起来的观念。

二、海德格尔的“操劳”(Besorgen)概念

我们都知道,海德格尔熟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并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在他的早期著述中尤其明显。《存在与时间》中的“操劳”(Besorgen)这个概念,从很多方面看,继承自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差不多就是praxis的译名,有一处,海德格尔在“derbesorgendeUmgang”后面加上了“(praxis)”(《存在与时间》,第80页)[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本文关于海德格尔的引文均出自此书,只随文标出页码。此外

文档评论(0)

151****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