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pdfVIP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4

(总分300,做题时间180分钟)

单项选择题

1.【2008-11】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

为()。

SSS_SINGLE_SEL

A

都学

B

乡学

C

国学

D

官学

分值:10

答案:C

国学是设在王都的小学、大学,入学对象为贵族奴隶主子弟。

2.【2019-14】据史料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是在()。

SSS_SINGLE_SEL

A

B

C

西周

D

两汉

分值:10

答案:B

商代的左学即小学,是史料记载最早设立小学的时期。

3.【2013-14】《学记》将大学教育的年限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第一年

到第七年,第二阶段从第八年到第九年,第九年考试合格,称之为()。

SSS_SINGLE_SEL

A

博士

B

大成

C

翰林

D

大儒

分值:10

答案:B

《学记》中可以看出古代年级制的萌芽,大学教育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

年。一、三、五、七学年,共四级,为一段,七年完成,谓之“小成”。第九

学年为第二段,共一级,谓之“大成”。

4.【2017-16】《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

标是()。

SSS_SINGLE_SEL

A

“明明德”

B

“止于至善”

C

“化民成俗”

D

“明人伦”

分值:10

答案:B

《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终极目标

是“止于至善”,就是说每个人都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

5.【2009-14】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

三种是()。

SSS_SINGLE_SEL

A

君臣、父子、兄弟

B

君臣、父子、夫妇

C

君臣、父子、朋友

D

父子、兄弟、夫妇

分值:10

答案:B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其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6.【2016-16】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文

人的显著特征是()。

SSS_SINGLE_SEL

A

博览古今

B

讲授章句

C

兴论立说

D

上书奏记

分值:10

答案:C

王充认为“鸿儒”是理想的培养目标,能独立思考、兴论立说。

7.【2011-17】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

SSS_SINGLE_SEL

A

帖经和诗赋

B

墨义和策论

C

策论和诗赋

D

经义和帖经

分值:10

答案:C

科举制度自隋炀帝创立后,经唐代200多年的发展,形成帖经、墨义、口试、

策问、诗赋五种主要方法,宋代演变为经义、策论、诗赋等方法,明代出现了

八股文,日益形式化。从唐代到清末。科举考试中最常用的考试方式是策论和

诗赋。

8.【2014-17】以下选项中,不属于韩愈《师说》中论及的“相师”理由的是

()。

SSS_SINGLE_SEL

A

学无常师

B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

术业有专攻

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分值:10

答案:D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先出自荀子的《劝学》,他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

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

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9.【2008-1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

SSS_SINGLE_SEL

A

去除人欲

B

获取天理

C

博通百家

D

文档评论(0)

152****9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