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问题与实践创新.docxVIP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问题与实践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问题与实践创新

?

?

于雨潼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其发展中的城乡关系裂变、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逐渐暴露,要破解这些问题,还需将理论联系实践,创新思维,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求通过提高人民市民化程度、消除二元结构等方面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国新型城镇化;人口市民化;城乡二元结构

:F292文献标志码:A:1007-0125(2019)24-0243-0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目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迅速,力争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①。当前中国城镇化确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新型城镇化与以往的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有不同之处,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其推进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实问题分析

(一)人口市民化程度偏低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②。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土地城镇化、建筑城镇化,并没有将人民的城镇化作为核心理念,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被“资本”的思想操纵着,从而导致城市精英阶层依然占有着最高的资本,而农村人口失去的不仅是土地资本,连农业生产的空间都被压缩了。特别是我国对农村户口及城镇户口的居民有着区别性的待遇,因此中国城镇化之后的农民并没有真正地成为市民,甚至于他们更愿意以农村户口的身份去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当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形成了城市二元人口结构,这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二)城乡关系裂变

新型城镇化力求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然而随着城市空间资本化的加深,城市的统治地位则日渐巩固,这就导致了城乡关系的裂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土地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最大推手,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城市向农村“征地”过程,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强买强賣的过程。第二,城乡关系不对等,城市本应反哺农村,但资本逻辑下,城市的活动为了资本增值,对农民利益的保障明显不够,补偿不到位。第三,乡村逐渐消亡。新型城镇化就是由农村走向城市,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其实走的是“去村化”的道路,农村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迅速消亡。这种消亡还不仅仅是建筑意义上的消亡、资本意义上的消亡,更多的是文化、情感的消亡。

二、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创新

新型城镇化坚持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协同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政府调控的引导作用,是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发展方式和外生动力等方面的转变。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因此,在中国新型城镇化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市民化程度,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市民化程度

因此,在中国新型城镇化中,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市民化程度是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针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工作,先将重心确定在城镇常住人口上,逐渐地完善市民化的进程。关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同城市应当是有着差异化的路线的。第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抓紧政策完善,全面推行城市居住证制度,对拥有居住证的居民给予教育、就业和医疗等方面上的优惠服务,使其都能够享受中国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便利。第三,促进素质市民化。首先,要给城镇化区域的市民灌输主人翁意识,以被城镇化为荣。其次,城镇化会带来就业压力,因此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培训、学习机会;最后,要帮助农村人口适应农村与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对现代化城市的方便快捷具备更好的体验感。

(二)消除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一,要完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特征,尊重和承认农村产权,健全其流转市场体系,引导农民了解城镇化带来的补贴及生活上的双重优势。第二,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全面发展。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从公共服务建设上入手,为农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环境,以便尽快缩短城乡之间的差异性发展。第三,尊重民俗文化,融合现代文明。中国应建立起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注重保护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注重提高当地环境及生活文化的保护力度,并且积极探索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整合方法,使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注释:

①王沛.中国城乡关系发展及其历史演进——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

文档评论(0)

134****12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