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1.4大气的运动.ppt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1.4大气的运动.pptx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形成原理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匀(越靠近直射点,获得的辐射越多)地区间冷热不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风)垂直方向上: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水平方向上: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1.形成原理ABCA1B1C1将“A、B、A1、B1的气压和气温进行排序:气压P:>>>.气温T:>>>.ABB1A1BAB1A1提示点1:文字“高”“低”仅表示一地在同一水平面相对其他地点的气压状况,不能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永远高于高空。提示点2:为何B1的气温高于A1?在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即气温高于周围,形成低压。但在高空,我们需要联系气温垂直递减率。设A地气温为26℃,B地气温为30℃,B、B1相距1km,则A1地的气温为20℃,B1地的气温为24℃,大于A1地。

1.形成原理ABCA1B1C1判断A(A1)、B(B1)两地的气压变化幅度大小设A地气压为1000hPa,B地为990hPa,则B1地为500hPa,A1地为490hPa。?

2.等压面——空气间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垂直方向)需要区别于等压线,等压面表示竖直方向上的气压状况,等压线表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状况。

2.等压面——空气间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垂直方向)(1)特点a.等压面的数值自下而上降低b.高值处向上凸,低值处向下凸

2.等压面——空气间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垂直方向)(2)判读a.判断气压高低方法与上一节中在等温线中判读气温一致(三个方法)b.判断近地面和高空近地面约为1000hPa,高空约为500hPa再次提醒:高空位于对流层,距离地表3km—5km及以上,不要与垂直分层中的高层大气相混淆,二者差别很大。

2.等压面——空气间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垂直方向)(2)判读c.判断中心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及地面冷热、天气状况近地面高压说明高空大气遇冷收缩下沉堆积下沉气流,晴朗天气高空高压说明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堆积上升气流,阴雨天气

2.等压面——空气间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垂直方向)(2)判读将“①③④⑤AB”六地的气压大小进行排序A>B>④>③=①>⑤

——空气间气压值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垂直方向)(3)等压面的等高线图一般数值越大,气压相对较高如图:乙地气压高于甲地

△练习(2023浙江)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围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

△练习17.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分布是D

△练习(2023浙江)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围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18.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②云顶长波辐射,冷却剧烈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④云顶水汽蒸发,冷却剧烈A

解析17.1000米之下有两个热泡,相同气压系统控制说明甲地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②的偏西风,根据图示的等压线数值大小关系,A图中的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是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既不是西北风也不是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B错误;C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而在热泡1时风向需要是西北风,C错误;D图中甲地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热泡1时,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响应是西北风(偏西风),在热泡2时远离地面摩擦力较小的情况下,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西南风,西南风属于偏西风,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