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支原体是目前自然界所发现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支原体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不敏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支原体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5种
B.支原体基因组中含有控制其细胞壁合成的基因
C.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D.β-内酰胺类可以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
〖答案〗C
〖祥解〗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析】A、支原体的核酸有DNA和RNA两种,其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8种,即1种磷酸、2种五碳糖、5种含氮碱基,A错误;
B、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支原体基因组中没有控制其细胞壁合成的基因,B错误;
C、支原体具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的细胞壁缺损,导致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菌体膨胀裂解,从而杀死细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对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不敏感,故β-内酰胺类不可以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D错误。
故选C。
2.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两个及以上的双键)。食用油一般都含有这三种脂肪酸,只是不同食用油中三者的比例有一定差异。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安全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
B.人体的相关激素可以调控葡萄糖和脂肪酸之间的相互转化
C.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
D.膳食中适量的油酸能降低因“三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A
〖祥解〗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碳原子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原子结合。如果长链上的每个碳原子与相邻的碳原子以单键连接,那么该碳原子就可以连接2个氢原子,这个碳原子就是饱和的,这样形成的脂肪酸称为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如果长链中存在双键,那么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数目就不能达到饱和,这样形成的脂肪酸就是不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详析】A、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A错误;
B、人体的相关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可以调控葡萄糖和脂肪酸之间的相互转化,B正确;
C、脂肪酸的“骨架”是一条由碳原子组成的长链,C正确;
D、由题意可知,油酸有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作用,因此膳食中适量的油酸能降低因“三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故选A。
3.下图表示线粒体蛋白M的转运过程,与细胞核密切相关,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利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线粒体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来
B.T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D.推测该种抑制性药物最可能抑制了图中③或④过程
〖答案〗BD
〖祥解〗据图分析,①表示转录过程,②表示RNA从细胞核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过程,④表示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表示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详析】A、由于各种细胞器的密度不同,通常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因此用该方法可将线粒体从细胞匀浆中分离出来,A正确;
B、T蛋白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胞内蛋白,其形成过程不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
C、由图可知,M蛋白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故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C正确;
D、③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T的过程,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该药物不会抑制③过程,推测该种抑制性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即抑制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D错误。
故选BD。
4.研究发现,生物膜融合存在以下机制:不同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螺旋状的复合蛋白,使磷脂分子失去稳定进而重排形成融合孔,最后实现生物膜的相互融合,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B.抑制小鼠胰腺腺泡细胞融合孔的形成会影响其分泌消化酶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湖北卷)03(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湖北卷)04(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湖北卷)05(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天津卷)01(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天津卷)02(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天津卷)03(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天津卷)04(解析版).docx
- 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满分卷(天津卷)05(解析版).docx
- 2024年邢台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届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新高三入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