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5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docxVIP

江苏省盐城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5年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描写春雨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B.“好雨知时节”一句中的“好雨”指的是春雨,因为春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了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给人以清新、宁静之感。

D.诗歌最后一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花重锦官城”是形容春天花开得繁盛。

【答案】D

解析:D选项中的“花重锦官城”并非形容春天花开得繁盛,而是形容春雨过后,花朵因为沾湿而显得沉重,给人一种美丽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花重”来形容雨后花朵的状态,而不是形容花开得繁盛。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材料

《秋之思》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让人沉思的季节。金黄的稻田里,农民伯伯们正忙碌着收割,他们脸上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是辛勤与希望的见证。与此同时,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个少年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飘落的黄叶,思绪万千。他的手里紧握着一封远方朋友的来信,信中描绘了家乡秋天的模样,那些熟悉的画面勾起了他无限的回忆。少年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温柔,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秋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燥热,却也带走了少年心中的一份温暖。

试题

1.本文通过哪两个场景来表达秋天的特点?

A.稻田里的丰收与城市中的忙碌

B.农民伯伯的劳作与少年的回忆

C.乡村的宁静与城市的喧嚣

D.少年的孤独与农民伯伯的喜悦

答案:B

2.文中提到“少年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温柔,也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请问这反映了少年什么样的情感?

A.对未来的迷茫

B.对过去的怀念

C.对现实的不满

D.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B

3.根据文章内容,请推测少年手中的信可能写了些什么内容?

A.远方朋友对少年的安慰

B.远方朋友描述家乡秋天的景象

C.远方朋友讲述自己的近况

D.远方朋友邀请少年去旅行

答案:B

4.文章最后一句“秋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过,带走了夏日的燥热,却也带走了少年心中的一份温暖。”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秋天到来给人们带来凉爽的同时,也暗示着某种失去

B.秋天的到来使人们感到更加孤独

C.夏日的美好随着秋风消逝

D.少年的心情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变得糟糕

答案:A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幼好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群书既毕,为“师说”,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此其大略也,余幼好学,凡所宜读之书,无所不读。若圣人之道,吾恶能好耶?自幼至老,手不释卷,盖尝学诗矣,盖尝学礼矣,盖尝学易矣,盖尝学春秋矣。其诗曰:“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余之学诗也,始得于《诗经》,次得于《楚辞》,又其次得于汉魏六朝之诗。盖尝学诗矣,其诗之工,盖有工者矣;其诗之险,盖有险者矣。然余之学诗,未尝不欲以诗自见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获得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

C.以究天人之际:际,界限

D.乃知非有奇也:乃,才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余幼好学,家贫”开篇,引出“师说”这一中心论题,引出作者“学诗”的经历。

B.文章引用了《诗经》《楚辞》等古代诗歌,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文章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题。

D.文章结构严谨,层层递进,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B.文章通过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艰难困苦的克服和奋斗精神的赞扬。

C.文章最后说“盖尝学诗矣,其诗之工,盖有工者矣”,表明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D.文章中“乃知非有奇也”一句,说明作者认为学习诗歌并

文档评论(0)

lgcw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