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pdfVIP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需要。教师的素质包含职

业道德、教育理念、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科研能力等

多个方面,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外,另外一方面要依靠团队氛围的催化

与帮带,这样成长会更快。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除了对团队内成员帮助

大外,对团队外的教师也同样会产生辐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有利

于推动学校教师一起进步。

2.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推动教改,完成示范专业建设、高水平专

业群建设的需要。学校示范专业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工作任务

重、难度大,教师创新团队可有效凝聚团队教师的力量,发挥引领示

范,攻坚克难的作用,对于推动教改,完成项目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3.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提高教师凝聚力,取得更优异成绩的需

要。通过团队制度约束、文化引领等可有效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发挥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参加

教学能力大赛、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取得更好成绩,以及出色完成

在线精品课建设、项目研究、课题研究等国家及省市级提质培优任务

提供有力的支撑。

综上,项目建设对促进教师发展,推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

助力学校高水平建设意义重大,项目很有建设的必要性。

二、建设思路

1/18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

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

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机电技术高水平

专业群及示范专业建设为引领,在相关建设任务的驱动下进行高水平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总体建设思路是:组建团队,制定相关的制度保

障;校企协同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及实习实训基地;构建基于工作过程

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探

索课证融通新路径;建构“思政+技能”模块化教学模式;推进SIE项目

教学新教法改革。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负责人“头雁”引领示

范带动作用,成员分工协作,凝心聚力,创建省内一流的高水平教师

教学创新团队。

2/18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服务本地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发展,以学

校高水平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示范专业建设为引领,

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以1+X课证融通、课程思

政、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为抓手,将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教师教学团队

打造成为一支师德高尚、凝聚力强、教育教学水平高、教科研能力突

出、专业技术技能水平高、辐射示范效果显著的省内一流的教师教学

创新团队。

(二)具体建设目标及标志成果

1.加强制度建设,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提供机制保障。

标志成果:制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力提升方案、团队教师能力

发展路径及能力标准,以及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测评方案、管理制度、

考核评价制度、建设保障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制度、健全激励

机制等。

2.校企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和“五位一体”实习实训基地,形成团

队建设协作共同体。

标志成果: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建成精密加工检测实训中心、工

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智能成套装备实训中心。

3.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

人才培养方案。

3/18

标志成果:机电技术应用、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工业机器人三

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机电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4.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制定完善专业课程标准。

标志成果:形成岗位能力分析报告,制定《电工基础》《电子技

术基础》《机械制图与CAD》《PLC编程》《电工中级》《工厂电气

设备控制》《电机与变压器》等课程标准。

5.依托1+X证书考证试点,探索课证融通新路径。

标志成果:1+X证书制度试点每年完成考证人数在50人以上,

培养考评员20人以上,制定课证融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总

结报告。

6.团队协作分工,构建“思政+技能”模块化教学模式。

标志成果:“思政+技能

文档评论(0)

184****89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