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现状.docx

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现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现状

?

?

周誉于素梅

编者按:自2018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启动以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子课题“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研究”项目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本刊予以积极关注的同时在第9期组织讨论了开展该项研究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期继续邀请栏目组成员针对课程体系、动作发展、武术教材三个方面作了当前研究进展的综述,以期明晰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为下一阶段研究夯实基础。后续本刊将持续关注该项目研究进展并及时与广大读者分享研究成果,欢迎关注!

体育教学应符合学生身心的成长规律和技能学习特点,从整体来看应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相互割裂、简单重复的现象。

教学内容简单重复会造成学生经过一个学段的培养后,能力水平达不到下一个学段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或者不同学段的学习无法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更为复杂的运动技能。例如,学生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都学习足球中最简单的脚内侧传球,而没有随着学生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增加难度至实际应用阶段。由于各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缺乏有效衔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学传球”“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练跑步”等情况比比皆是,这种简单重复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内容相互割裂会导致学生在前一学段学习的运动技能在后一学段得不到强化巩固并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运动中。例如,有些学校是某一运动项目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该学段学生会比较多地接受该运动项目的训练,而下一学段的学校不是该运动项目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生往往没有机会更进一步地学习和巩固。

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练习和难度逐渐递增,前一个学习阶段应为后一个学习阶段打下坚固的运动技能基础和身体素质基础。如果前一个学段未能达到要求,就不能有效地掌握后一个学段的技能,那么在后一个学段中势必要重新学习。学生反复学习低水平的运动技能,无法在运动中体会到战胜自我的乐趣和学习新技能的满足感,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中指出,要基本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教材体系;要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增强适宜性,各学科的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该意见指出了建设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体育课程一体化”“体育课程衔接”“体育课程体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2008-2018年的相關中文文献17篇,进行综述与分析,试图总结目前国内关于体育课程衔接的研究现状。

一、当前体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当前体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顶层设计,缺乏对教材的整体规划,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有效把握。张晓林认为,中小学体育课程名称与大学衔接不畅,中小学课程性质的描述过于雷同而递进性不够清晰,大中小学课程目标过于全面而不够具体,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低水平重复和不连贯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郑宏伟认为,在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无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也是目前体育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2]。

二、体育课程衔接方面的研究进展

1.教学目标的衔接

当前,不同学段课程标准目标体系的衔接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体育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不够。学者们从宏观方面提出了关于大中小学教学目标衔接原则和侧重点的建议。李本源认为,体育课程有机衔接应包括以下四点要素:第一,统一课程理念是体育课程衔接的思想基础;第二,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阶段性是体育课程衔接的准绳;第三,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序列性是体育课程衔接的核心部分;第四,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有效性是体育课程衔接的表现形式[3]。李树怡认为,小学的教学目标应以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初中的教学目标应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高中的教学目标应以发展专项运动能力为主,大学的教学目标应以实际应用、实现体育多方面价值为主[4]。王成军认为,由于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各学段相应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小学阶段的重点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中学时期的教学目标应是向学生传授常见的运动项目技术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大学时期的教学目标应是在发展学生运动特长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体育文化素养和体育价值观[5]。

还有学者从具体运动项目的微观层面提出了大中小学教学目标衔接方面的建议。朱建国将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技战术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相互衔接,例如,在阶段目标方面,由小学阶段的初步了解

文档评论(0)

136****6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