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16: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pdfVIP

102316: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2316: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

情风险及对策建议(完整文档)

__: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完整

文档)

调研报告: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及对策建议

基层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层面,在宣传政策、处理矛盾的时

候,面临着“网上网下”双重压力。__说,网络就是民就是草根。

应该说,历史上没有一个时刻,能像现在这样,把江湖与庙堂连

接得如此紧密而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深入。过“

去的权力机关说一不二,今天的网民说三道四”,网络舆情对管理

者形成了强大压力,感知网络舆情风险并正确应对,成为基层干

部的必修课。

一、基层面临的网络舆情风险

(一)涉众型互联网违法犯罪,成为群体性舆情事件的高风

险源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

骗、网络非法吸储以及网络售假等案件多发高发,且涉及面广、

社会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影响恶劣。在多起非法集资事例中,

部分投资人将不满情绪指向党委和政府,质疑金融政策和国家体

制,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产生质疑,潜伏着较多的社会风险。

(二)对抗式解读官方信息“”舆论频发,加大官民裂隙。在

突发公共舆情事件或政府公共政策发布时,官方信息容易引发民

众对抗式解读“”,即“官方解释什么,民众越怀疑什么”的恶性循

环。比如城区路面破损、乡村道路坑凹、教育公平问题、物业管

理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都成为网民怀疑相关部门工作未

尽职尽责的重灾区。

(三)质疑和触碰党委和政府的权威,成为一部分网民的心

态。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多元化的舆论场中,否定“

性的声音”和批判“性的观点”容易引起公众的兴趣,引发公众参与

社会事务的讨论和共鸣。如:农民工群体、涉军群体、无家可“

归”“有家难归”的购房群体等,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不加区

分的把责任归因于政府,在网络上制造声势,引发共鸣,无疑增

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四)自媒体参与网络舆情,给舆情事件增加不确定性因素。

自媒体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度逐渐走高,并深度参与到事件的爆料、

评论等舆情形成的各环节当中。并积极发表评论提出质疑,使得

舆情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比如一些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属地儿

童失踪、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信息,有意无意的扩散和放大信

息,给舆情事件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五)部分利益群体认同__督察巡视,抗拒本地党委政府政

策解释。部分民众对__领导集体以及__的战略决策一致拥护,但

是对于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一些做法存有非议,认为他们没有较好

地贯彻__精神或者执行走样。越级上访和网上反映成为他们诉求

得到上一级党委政府解决的渠道,特别是在上级党委政府工作组

到本地开展督察巡视、高级领导干部到本地调研时,这部分利益

群体就会在线上线下集中反映问题,给地方维稳、治安、信访、

特别是舆情等工作增加压力,干扰正常的督察、巡视、调研工作,

引发事端。

二、当前基层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认识,消极应对。对网络成为主要舆论阵地缺乏

应有的认识,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方式看待网络舆情问题,不了解

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影响估计不足,没有

以我为主、抢占先机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在舆情形成初期,有效

的引导和预防可以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造成在面对网络

舆情时,消极防御应对较多、积极抢占先机引导偏少,简单粗暴

应对多、合理引导平息少。比如,很多基层部门认为自己把线下

工作做好就行了,网上的事情由宣传、网信部门处理,不是自己

的份内事。

(二)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很多基层

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工作上缺乏人员和物质设备的有力保障。没

有配备专门的网络舆情员,缺少网络舆情监测方面的专业人才和

高素质的网络评论员,出现具体工作无人管或无法管现象。信息

化建设投入不足,或设置不合理,缺乏自主的、有影响力的网络

宣传平台。比如,基层网信办设在宣传部,只是协调机构,不是

工作机构,由编制为1-2人的内设科室承担网信工作。

(三)机制不全,处置不力。网络舆情的处置机制还未有效

建立,很多时候把侧重点放在已产生后果的网络舆情或者是涉及

面广的重大网络舆情上,对涉及潜在危机和区域性个体事件舆情

的收集、分析工作还显滞后。在如何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方

面显得相对薄弱,没有形成系统的对策和措施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