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高等农业院校大数据背景下远程分布式虚拟实验室技术与解决探讨
?
?
李方东王文娟王凯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正在经历重大的革新。今天,学生可以随时从任何地方访问虚拟实验室。由于电子学习、电子教育和远程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大力推广的同时,有必要分析研究这些现代教学方法基于的网络服务组织结构。其中在大数据背景下,远程分布式虚拟实验室已经被众多高校广泛采用,是实现多学科、高效电子学习、电子教育和远程教育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该关键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该关键技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远程分布式;虚拟实验室技术
:TP311:A
:1009-3044(2019)29-0011-02
1概述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威廉·伍尔夫于1989年首次提出虚拟实验室,又称为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环境。虚拟实验室通过各种工具和技術来构建一个网络化的科学实验研究环境。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中,研究者可以使用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庞大的数据、海量的信息、各种辅助研究设备、实体的人力等)进行研究活动。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几乎都是在各种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下开展的,研究者将虚拟实验室称为“无墙研究中心”,同时虚拟实验室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庞大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之上的。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大数据背景下,远程操作的分布式虚拟实验室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旨在为学校设计该系统提供参考。
远程分布式虚拟实验室是为实验人员创建一个可视化的虚拟计算环境。参与者通过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交互进行各种实验并获得实验结果。同一实验中的参与者在同一虚拟环境中进行远程协作,完成实验要求。
当前建立在计算机系统上的分布式的虚拟实验室的工作运行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户使用计算机等可以访问网络的设备登录虚拟实验室提供的客户端,成功登录成功后,选择需要进行的虚拟实验,申请虚拟实验和连接虚拟实验仪器。在实验开始后,客户机(端)通过所连接的互联网向在同一个网络内的虚拟实验服务器提交模拟实验所用的各种数据信息。
虚拟实验的服务器端对用户通过客户端进行的任何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和资源的合理使用,对不合法、不合理的申请予以驳回,在服务器通过软件技术对各种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在具有可行性时,对请求的虚拟实验环境进行仿真模拟,运行分析所提交的实验数据信息,得到相应的模拟实验的结果,然后通过互联网传回到用户所在的客户端,或者是其他由用户填写的接收目的地f邮箱、网盘等)。
用户在客户端接收到虚拟试验系统通过用户提交的数据模拟计算出的实验结果,通过给定的工具或选择响应的可视化工具,对模拟实验数据结果进行展示,输出表格或者图例,或者是在客户端上的一些仿真仪表上展示。
虚拟实验服务器所使用的元件库、规则代码、判别系统、审核机制、仿真模拟算法以及各种图形化界面等数据代码库都是可共享使用的。同时保证在某些特殊实验情况下,例如多人同时协作实验过程中,进行同步数据、同步操作的以及数据备份所使用的代码均可以共享,保证较高的平台使用效率。
2远程分布式虚拟实验室的相关技术
2.1面向对象技术
在当前的复杂网络环境中,用户所使用的客户端阱算机、手机等终端1通过各种级联网络与管理员所管理的服务器f内网的、外网的、实体的)建立连接,经过层层标准化的各种协议实现握手通信,实现操作、数据信息的交换,尤其是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更加明显。软件驱动核心包含了这些复杂的底层细节。底层对象通过多层打包技术与应用程序层完全隔离。软件驱动仅在组件区域中以“软总线”接口的形式为应用程序提供许多类。在分布式系统中设计可重用的面向对象软件是一个挑战。软件驱动以其面向对象的特性和强大的可重用性提供了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实现手段。
在一些设计的相关组成软硬件方面,负责研究开发的工作者仅需要投人时间去注重应用程序的开发,解决如何去继承接口和一些抽象类,定义相关流程从而实现程序要求的功能和业务,通过发布实例化的应用程序对象来构成和组件应用程序的整个运行环境和系统。对程序员来说,这种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相对于以前复杂的开发流程,更加简单同时提升了开发效率。这种开发方法模式,把程序员、开发者、研究者从烦琐的程序编码、各种环境的编译、各种协议的协调等复杂的编程开发模式中解放出来,这将大大节省研究人员和开发程序的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使之有更多的时间和能力投入到如何完善的程序的设计中。在各种组件中,应用程序的对象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然而应用程序对象的可重用性已经不再完全取决于代码的编写的复杂度和执行效率,现在更多是在考虑代码质量的同时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设计高效率、高质量的应用程序流程,往往多一个判别或少一个判别都会对执行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