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道德自我认同与人际侵犯动机的关系研究.docx

大学生自尊、道德自我认同与人际侵犯动机的关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大学生自尊、道德自我认同与人际侵犯动机的关系研究

?

?

潘红霞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的自尊、道德自我认同与人际侵犯动机的关系,采用Rosenberg自尊问卷、道德自我认同问卷和人际侵犯动机问卷测量了674名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自尊与象征化道德认同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人际侵犯动机成显著负相关;内化、象征化道德认同与人际侵犯动机均成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道德认同;人际侵犯动机

:G444文献标志码:A:1001-7836(2014)08-0086-02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领域。目前许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令人担忧,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不尽人意,出现人际交往冷漠、人际交往报复、人际交往虚拟化等现象,由于人际交往种种适应不良导致的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其中人际侵犯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新问题,表现为冷漠、不信任、刻意保持距离等回避心理,还有“以牙还牙”,希望对方受到伤害、承受痛苦的报复心理。

道德自我认同(Moralselfidentity)反映的是个体对道德品质(公平、关爱他人、忠诚等)的认可程度,包括内化(Internalization)和象征化(Symbolization)两个维度[1]。其中,内化指的是道德特质对个体自我概念的重要性程度,而象征化指的是个体是否期望将这些道德特质体现于其外部行为中。道德自我认同作为道德自我概念的重要构成,被视为激发和调节个体道德行为的重要动机以及自我调节机制。

自尊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自尊反映的是个体被社会所接受和拒绝的程度,低自尊者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拒绝敏感性。一般认为,高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越高则社会适应能力越强,低自尊则往往会导致攻击行为、社交焦虑等人际适应不良(Robson,1998)。这可能是因为低自尊者体验和经历较多的社会排斥和拒绝,这些被社会排斥和拒绝经历会降低自尊者对某些道德品质的自我认同。这意味着,自尊可能与道德认同呈正向关系,即自尊较低的个体可能表现出较低的道德自我认同。

1对象和方法

1.1被试

浙江省某高校700名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最后获得有效问卷674份。

1.2问卷

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采用4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自尊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3。

道德自我认同问卷采用AquinoReed(2002)编制的道德认同问卷。量表由13个项目构成,分为内化和象征化两个维度。量表运用五级评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总分范围为13~65分,分值越高,说明道德认同感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介于0.801~0.843之间。

人际侵犯动机问卷采用了Wade编制的“人际侵犯动机量表”(TransgressionRelatedInterpersonalMotivationsScale12ItemFormIRIM12)。该量表经由陈祉妍、朱宁宁、刘海燕进行中文版的测试,信效度良好。该问卷包括12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人际侵犯动机越强烈。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研究结果

2.1相关分析

2.2回归分析

以自尊和道德认同为自变量,以人际侵犯动机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可知,自尊和道德认同能够有效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侵犯动机。表2自尊和道德认同对人际侵犯动机的回归分析

非标准化回归系数B标准误βtpFR2自尊-0.0280.008-0.138-3.6220.00011.1420.032道德认同-0.1490.052-0.109-2.8590.0043讨论

人际侵犯是国内外大学生面临的具有相对普遍性的问题。人际侵犯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预防和应对人际侵犯,降低人际侵犯动机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人际侵犯视为个体自我调节失败的过程,探讨自尊和道德自我认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自尊和道德认同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侵犯倾向。

回归分析表明,自尊和道德认同能够有效预测人际侵犯动机。道德认同较高的个体倾向于将诚实、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公平、友善、富有同情心、真诚这些道德特质作为构建其自我概念的重要成分,因此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更愿意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人际侵犯动机自然就呈现得比较低。高自尊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去调动各种策略以缓冲、调整心境,自尊是心境能否得到良好调节的重要影响因素。低自尊水平的个体有着负面的自我评价,面对生活的各类事件时,他们要么选择回避,要么选择报复攻击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当遇到人际冲突和人际交往障

文档评论(0)

186****39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