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docx

1.2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8页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教材内容与解析

1.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共三个子目: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是一个漫长过程。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发展,出现众多城邑,如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标志着早期文明阶段到来。良渚古城展现出高度的社会组织和工程成就。陶寺古城也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远古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这些共同勾勒出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的丰富多彩画卷。

2.解析: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性与统一性。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展现出原始农业的兴盛与初步的社会分工。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以精美的玉器、宏大的水利工程和城市遗迹,彰显出高度的社会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此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也各具特色。这些不同地区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融合。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着华夏文明的演进。它们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如重视家庭、崇尚礼仪、勤劳智慧等特质,历经数千年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独特的学情特点。他们刚从小学过渡而来,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与热情。但学习方法和习惯仍在养成中,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同时,活泼好动,需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3.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二)解析

本教学目标旨在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良渚、陶寺遗址,引导学生从具体史料实证中分析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过程,树立唯物史观,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华夏族的形成和禅让制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使其能准确理解特定历史概念和事件。同时,强调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是由不同地域的文化共同融合发展而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四、重难点与解析

(一)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

2.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二)解析

1.重点解析:

(1)良渚古城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实证,其规模宏大的城市遗迹、精美的玉器等反映出当时高度的社会发展水平。了解良渚古城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早期文明的辉煌成就。

(2)陶寺都城遗址同样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它的发现为研究早期国家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3)禅让制体现了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选拔方式,是理解当时社会政治形态的关键内容。

2.难点解析:

私有制的出现使得社会财富分配不均,逐渐产生了贫富差距。一部分人占有较多财富和资源,形成了阶级分化。随着阶级矛盾的不断加剧,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早期国家应运而生。学生理解这一关系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和发展脉络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之间的复杂联系。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练习法

六、课型、时长

新授课,40min

课前预习七、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课堂小结目标检测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目标检测

合作探究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课件展示如下:

教师活动:结合前几课所学,社会从原始社会不断发展,产生了早期国家。

【设计意图】利用时间轴让学生知晓时空变化,帮助本课学习。

2.课件上展示一段文字及图片,如下:

导入:右图中巨型雕像塑造的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

(1)教师设问: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特点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2)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3)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

1.课前预习

(1)教师快速让小组长检查学案课

文档评论(0)

co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快乐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