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溢流堰闸的设计与施工
在河流和渠道上,为防止水流盛涨,危害河堤和渠道安全,往往在堤防上设置溢流堰闸。溢流堰闸一般底部高于河渠的正常水位,洪水时可从其上自动溢流。而在堰顶之上,有时还增设一个闸座,由闸板启闭控制泄量,统称之为堰闸。溢流堰闸大多以砌石修建,小型者也有用三合土构筑的。溢流堰闸依其水流方向又可分为正向溢流堰和侧向溢流堰两类。如果堰闸设在河堤侧面,溢流方向与河中水流方向垂直者,称为侧向溢流堰;如果泄水堰修于蓄水堤防上,泄水方向与来水方向一致,则称之为正向溢流堰。正向溢流堰和侧向溢流堰在水
工结构上无大差别。
①参见沈之良、陈万丰,再谈我国水利史上的奇迹,科技导报,1995年,第11期,第19~20页,王一鸣、陈勇,从它山堰现场勘探情况谈其结构,它山堰暨浙东水利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
79页。
②福建省水利厅史志办公室,莆田木兰陂,福建水利史志资料,1985年,第2期,第5页。
图4—24木兰陂渠首工程布置图
(一)运河上的溢流堰闸
运河上溢流堰闸的修建历史当甚早。西汉年间沿渭河南岸修建的漕渠,与终南山下来的山溪交叉,从水工角度推测,山溪与漕渠通常采用平交,因此,只能修建溢流堰闸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文献明确记载运河上设置溢流堰闸是在唐代,《新唐书?宰相表》记载,李
吉甫在元和三年至六年(808—811)间任淮南节度使时,曾因“漕渠卑下,不能居水,乃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余,名曰平津堰”①。平津堰当是建于运河堤防上的溢流堰闸。这种溢流堰在宋代称作石硅。天圣三年(1025)江淮发运副使张纶曾在江北运河堤上,用大石料修建了十座石问②。在运河上修建石300问,不仅为了排泄运河中过盛的水量,而且以石硅顶部高程高于河底巨石为石300问,以泄横流”。
①《新唐书?李吉甫传》卷146,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本,第496页。
②《宋史?张纶传》卷426,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本,第1439页,“又筑漕河堤二百里于高邮北,旁
锢
大约一个航深有余,石硅也有自动维持航道水深的作用。重和元年(1118)在江北运河上的溢流堰闸多达79座①。
1.北宋汴河石301问
汴河上同样建有石硅。由于汴河自黄河引水,口门又没有控制引水流量的设施。黄河涨水或主溜顶冲口门时,如无泄水设施,汴河堤防将难以保全。早在五代时期就有人提议修建这种泄水设备。后汉乾祜二年(949),右补阙卢振就曾说到:为了保证汴渠堤防在大水
时不溃决,应该有计划地把过量的河水引入两岸旧河道和低洼陂泽地带。办法是在汴渠堤防上“置立斗门。水涨溢时,以分其势。即涝岁无漂没之患,旱年获浇溉之饶”②。他的建议不知是否实行,不过北宋初年在万胜镇(今中牟县西北数十里)就曾建有分水斗门。当年在中牟以西,先后有京水、索水等小河汇入。每当雨季,洪水冲入汴渠,需要设斗门分减洪水。景德二年(1005)开封府曾提出:由于汴渠已分流入广济河,万胜镇斗门又堙塞不通,因此产生废弃这座斗门的想法,但真宗不同意,并且命令“多用巨石,高置斗门,水虽甚大,而余波亦可减去”③。将万胜镇斗门作为补充溢流设施保留。其中,“高置斗门……余波亦可减去”,道出了溢流堰闸功用的本质。
当述及北宋汴河石问时,自然会与东汉初年著名治河专家王景在整治汴渠时所使用的“墕流法”产生联想。水平十二年(69)稍前几年,王景和王吴二人受命治理浚仪渠,大约是靠近浚仪(今开封)的一段汴渠。《后汉书?王景传》记述这次治理经过和使用的方法时写道:“显宗诏(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墕流法,水乃不复为害。”④墕同堰,墕流法可能是使用石砌溢流堰防洪的办法,和宋代运河上的石问是一回事。最早对塥流法提出看法的是明代治黄专家徐有贞。正统十三年(1448)黄河决口,北面的一支从今张秋穿过运河入海,截断了漕粮运输。景泰五年(1454)派徐有贞治理张秋。徐有贞认为应遵循王景的办法,“请依景法损益其间。置闸门于水而实其底,令高常水五尺,小则拘以济运,大则疏之使趋海”⑤。这种闸门有高于运河水面五尺的底板,底板上有闸门控制泄水。显然,徐有贞理解王景治汴渠曾使用的是溢流堰。不过他又“损益其间”,有所发展,进一步在溢流堰上设闸门控制泄水量和水位高程。
2.明清淮阳运河的平水堰闸
自明朝中叶以后,淮扬运河的困难日渐严重,这和黄河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当年黄河自淮阴夺淮入海,善淤善决的黄河,对运河和淮河构成威胁,随着黄河河床日渐淤高,问题也愈来愈突出⑥。针对这种形势,万历元年(1573)总河侍郎万恭上疏请求恢复淮扬运河上的平水闸。他的计划被批准,当年在仪真、江都、高邮、宝应、山阴运河沿岸建平水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解读(2019年版).pptx VIP
- 初中音乐教学课件走进京剧.ppt VIP
- 2022年土地登记代理人题库700道及参考答案【培优b卷】.docx
- 药剂职业生涯规划目标.pptx VIP
- 2025年SpaceX火箭推进系统技术创新及市场影响报告.docx VIP
- (新版)油品计量工(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资料(浓缩400题).pdf VIP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法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最新版】.pptx
- (精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教学课件.ppt VIP
- 2023年市政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员手册培训资料.doc VIP
- 【MOOC】微观经济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