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docx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

?

辛磊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基于该模式对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进行实践研究,是进一步完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美国职业协会1946年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CooperativeEducation:AManifesto)第一次给这种教育模式下了定义,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real-worldexperience)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学结合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以职业为导向,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体现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具有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本质特征。它的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联。

二、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对此,本文认为,校企合作是平台,工学结合是形式,教学做一体是过程。我国高职物流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应在对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最新成果吸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学的具体要求定位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课程的教学应是专兼职教师共同围绕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将理论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高职物流教育教学内容必须参与企业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最需要的各项技能。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供应商管理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等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高职院校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结合企业实际需要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三、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在人才培养方面力争与区域内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由外聘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讨论确定,充分参考企业物流业务的流程,以工作项目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根据教学计划,在工作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轮岗实习,进行真实的物流业务操作;在学习学期的实践环节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授课和专题讲座,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的工作一线参观学习。

1.推行“953”弹性学期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推行“953”弹性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即根据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形成包括通识教育、技能教育与培训、素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弹性学期制”注重将学习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工作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给学生以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具自主性地构建知识结构,发展职业竞争力。

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将传统的3学年6学期,改革为9个弹性学期,即:前两年每一学年学期划分学习学期(17周)+寒假(约5周)+学习学期(17周)+工作学期(4~6周)+暑假(约7周),总教学周数为40周半,寒暑假的放假时间基本维持不变。其中第一学年2个学习学期和1个社会实践、企业见习学期,第二学年2个学习学期和1个企业顶岗工作学期,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弹性设置学期起止时间;第三学年分为3个学期,即:学习学期(14~16周)+综合实训学期(4~6周)+顶岗、轮岗工作学期(18~20周)。按照岗位能力层次递进的原则,使学生具备物流市场开发、货物运输操作、货物采购与供应、仓储配送业务操作、国际物流业务操作5个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