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发展.docxVIP

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融合发展

?

?

【摘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内生动力在于文化,文化遗产是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极好的依托和支撑。吉安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但吉安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并没有很好地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来实施。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吉安市文化遗产的现状,阐述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在关系,论述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之路,希望能为文旅融合提供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

【关键词】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融合

G127A

基金项目:南昌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17RWYB01)。

古称庐陵、吉州的吉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素有“金庐陵”“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等美誉。吉安文化遗产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优质的文化资源和众多的城市荣誉让吉安市成为江西省中部地区最闪亮的旅游名片,但这些名片中却缺少了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文化发展品牌。如果能将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融合发展,吉安市推进的“全景吉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一定能实现。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如何将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融合发展。

一、吉安市文化遗产的类型

文化兴盛是地区文明发展的支撑,文化繁荣是地区文明发展的条件。文化遗产作为先辈馈赠于我们后代的宝贵资源,蕴含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它是一个地区历史的重要象征和见证。吉安市作为庐陵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和承继中心,产生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底蕴的文化遗产,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类:

(一)红色文化遗产

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遗产是吉安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吉安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作为井冈山、湘赣和东固赣西南三大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众多的革命旧址遍布吉安各地。吉安市共有近现代革命类固定文物共900余处近千个点,有8个革命纪念馆,保存有2万余件革命文物,各类革命文物资源总体数量约占江西省四分之一以上。

(二)绿色文化遗产

吉安市绿色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达67.6%。全市水质和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有6个国家级、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在绿色生态环境的体系下,衍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农业文化遗产。吉安市有8个系统入选农业文化遗产,分别为遂川狗牯脑茶文化系统、遂川金橘栽培系统、青原灰鹅养殖系统、遂川鸭养殖系统、遂川稻作梯田系统、峡江蒿菜种植系统、新干三湖红橘栽培系统、泰和乌鸡养殖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利用,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农耕文明、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原色文化遗产

吉安市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有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1个中国传统村落、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9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4个县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江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名;省级非遗项目81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5名。归纳起来,主要是“一戏一歌一舞一灯一节”这“五个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一戏,指的是吉安采茶戏;一歌,指的是客家山歌;一舞,说的是永新盾牌舞;一灯,便是吉安鲤鱼灯;一节,特指流传于安福南乡片的传统节日——吃新节。

二、吉安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非遗传承的没落影响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吸引力

首先,人才缺失成为传承的瓶颈。带表演性质的非遗项目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被无情地遗落在历史中,成为了“老一辈人的精神财富”。不仅没有观赏者,传承也难找继承人。据初步调查,吉安市有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年龄偏大,有些团队项目平均年龄超过60岁,有些项目甚至已经无人上门。以省级非遗项目吉安干麦船为例,自80多岁的省级传承人肖敬忻于2014年去世,一直到2017年才确定新一代传承人。如何尽快找到合适的传承人,特别是年轻的,形成培养梯队,几乎是摆在每一个项目面前的一道难题。吉安市著名庐陵文化研究专家李梦星认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现在最为紧要的是传承人的“抢救”。

其次,市场竞争力不足成为发展的短板。利用走市场来“反哺”保护和传承,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主要做法,但走市场就必须对非遗项目改良,其原生态的特性就难以保证。在吉安,非遗项目的市场效益也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并不理想,吉安采茶戏、永新三角班和新干摇钱树(莲花落)等基本上是举步维艰。政府在经费的投入上不足也影响了非遗项目的发展,重项目、不重传承人建设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于吉安市而言,众多的古村古镇资源,既应该是乡村绿色生态发展的依托,更应是非遗项目传承

文档评论(0)

134****12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