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pdf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第1页

微讲座: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一、计算教学的地位及学生计算能力现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

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

算所占的比重很大,计算课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

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不难看出,离

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成了空穴来风,无本之木。同时,计算课教学

还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

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足以说明计算课在小

学阶段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高估计学

生,认为这是“死知识”一点就会,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但

是,学生在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恰好相反,大多数学生普遍

存在计算正确率低和计算速度慢的情况。我想造成学生计算正确率低

和计算速度慢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

方面。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计算方法、运算定律或运算顺序的不理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第1页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第2页

解,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的错误是

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

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二、解决计算时知识性错误的策略

计算正确率低,抛开学生的非知识性错误忽略不计,那么我想最

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掌握不好计算方法。掌握不好计算方法,归根结

底就是:学生没有充分地理解“算理”。什么是“算理”?简单地说

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计算的道理又怎么能更好地掌握计

算方法呢?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计算的错误率。

根据计算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策略也是不同

的。我认为“数形结合”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提起“数形结合”,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位数学家——那就是华罗

庚先生。“数形结合”一词正式出现是在华罗庚先生于1964年1月撰

写的《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的科普小册子中,书中有这

样一首小词:“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

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切莫忘,

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这里的“数无形时少直觉,

形少数时难入微”形象生动地指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也揭

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本质。“数形结合”的方法就是把数学问题

中的运算、数量关系等与几何图形与图象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也就是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第2页

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第3页

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从而使“数”与“形”各

展其长,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直观的形象思维

完美的统一起来。

三、以分数加减法为例谈运用“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例如,北师大版三下《吃西瓜》,也就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

时的教学片断:

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它们一共吃了这个

文档评论(0)

139****37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