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的研究进展概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广藿香的研究进展概述

?

??

?

?

?

?

?

?

?

???

?

?

?

?

?

【摘要】广藿香是著名的广东道地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主要从广藿香的本草考证、栽培技术,资源与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广藿香、栽培、鉴定

广藿香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原产于东南亚,最早自宋代引入我国,是著名的广东道地药材,十大广药之一。广藿香以干燥地上部分入药,味辛,性微温,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与发表解暑等功效,为常用的芳香化湿药,是多种著名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水)”、“藿胆丸”以及现代中药制剂“抗病毒口服液”等的主要组成药物,也是多种化妆品、调味品与香料工业的重要生产原料,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人们对广藿香的本草考证、种质资源与鉴定、栽培现状、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相关研究做简要概述:

1.本草考证

广藿香最早以藿香为名,始载于东汉《异物志》曰:“藿香交趾有之”,其后诸家本草多有记载[1]。梁《广志》曰:“藿香出日南诸国。”《本草图经》曰:“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明代《本草蒙筌》称:“岭南郡州,人多种之。”从以上本草记载可考证出,藿香原产地应为东南亚一带,宋朝引入我国,在岭南一带普遍种植。现代学者[2]通过考证史料及本草记载中描述的藿香产地、性状和栽培方式等,证实明代以前本草记载之“藿香”,均为现代意义上的“广藿香”。到了明代,各著作中的“藿香”所指发生了变化。如《本草蒙筌》和《本草纲目》中所指“藿香”为“广藿香”,而《滇南本草》及《植物名实图考》所记载之藿香均为土藿香。为区别两者,加之广东栽培供药用的历史长,逐渐将广东主产的唇形科刺蕊草属藿香称之为“广藿香”。

2.资源分布

广藿香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宋代引入我国,在岭南一带栽培成功,经过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逐渐形成广州石牌、肇庆高要、湛江及海南省四个主产地,现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与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

3.栽培技术

广藿香属于亚洲热带种,引种至我国少见开花,即使开花也多不育,生产上主要通过扦插繁殖。该方法繁殖速度慢,易受季节与场地大小等环境因素影响,大大限制了广藿香种苗的供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则为广藿香种苗的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张家明[6]在1994年率先以广藿香叶片为材料,建立了愈伤组织分化及直接出芽的再生途径。随后肖省娥[7]、林小桦[8]等不断优化组织培养技术,建立起高效的广藿香离体再生技术,完善了广藿香工厂化育苗技术操作体系。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较广泛应用于广藿香优质种苗的繁育与生产。

?

鉴定

在长期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不同产地的广藿香由于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等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栽培类型,前人在植物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分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4.1性状鉴别

罗集鹏[9]、李薇[10]等对不同产地的广藿香茎、叶、花等性状进行比较。罗集鹏[9]发现石牌藿香(包括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包括湛江藿香)主要区别在于:1、基部老茎(石牌藿香呈类圆柱形,海南藿香多为方形)2、侧枝与主茎夹角(石牌藿香多60°,海南藿香多60°)3、叶片基部(石牌藿香多钝圆形,海南藿香多楔形)4、嫩枝及嫩叶带紫色(石牌藿香少见,海南藿香多见)。李薇[10]从植株、主茎与叶等方面进行鉴别,四种藿香性状基本符合文献描述,但石牌藿香与其余三种藿香形态特征差异较明显。

4.2显微鉴别

罗集鹏[9]通过组织特征的观察,指出广藿香腺鳞头部细胞为1个单细胞,而其它唇形科植物腺鳞头部细胞多为8个,此为重要鉴别要点,并归纳了“石牌藿香”和“海南藿香”的显微特征差异。李薇[10]等对不同产地广藿香的叶表面特征如气孔器、非腺毛、叶表面饰纹,叶片显微常数如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以及花粉粒形态、大小、表面特征等进行了比较,为区别不同产地广藿香提供了确切的实验数据。

4.3理化鉴别

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含量与产地有关,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含有的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比例不同,“牌香”与“肇香”主要含广藿香酮,而“南香”与“湛香”多含广藿香醇。郭晓玲[11]等采用GC-MS分析色谱法,张铭光[12]利用裂解色谱法结合模糊聚类法分析,袁旭江[13]等采用HPLC法得到不同产地广藿香的特征指纹图谱,为广藿香的品种鉴别提供色谱鉴定依据。

4.4分子生物鉴定

徐颂军[14]等采用超薄等电聚焦电泳技术,得到不同产地广藿香的蛋白电泳谱带,用以区分不同种源的广藿香。曹柳英[15]等采用RAPD技术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以作为不同产地广藿香的鉴定依据之一。刘玉萍[16

]、张英[17]等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不同产地广藿香

文档评论(0)

138****4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