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pdf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

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

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

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

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

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

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新课程背景下

的品德课教学整体上进步显著,成绩突出,但局部问题逐渐显露,

特别是大多数的兼职教师,在精力和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

如何深化新课程改革,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德育课程教学

的实效性,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实践过程中出现

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了粗略的反思。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

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

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第2页

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

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

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

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

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

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学科的课

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

教学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

“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

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

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

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

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新课程强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师生民主。可是,

不少教师为了展示师生民主气氛,走向了极端,以下几个方面值

得反思和引起重视。

1、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不突出。教师该讲的不敢多讲,甚

至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视而不见,惟恐侵犯了属于学生的自由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第3页

间。有的学生上课自由过了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想看就看,

想读就读,想说就说,必要的课堂纪律维护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

养被忽视了。

2、课堂上教师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的教师

整节课上反反复复用一些类似“是这样的吗”?“是不是”、“对

不对”的简单问题发问不止,缺少信息沟通,学生翻翻教材就能

异口同声、准确地响亮回答。课堂上一问一答,学生似乎忙得不

亦乐乎,但思维却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机械重复,心灵未能受到

震撼。看似师生互动频繁,实则教师用提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