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理论视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研究.docxVIP

基于生态位理论视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生态位理论视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

?

张超张鑫

摘要:透视当前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高校主要聚焦于以要素式研究方法破解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存在实施理念片面性、内外环境共生断裂、教育体系欠缺、教育生态失衡等瓶颈问题,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陷入生态性困境。文章依托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引入教育生态学、生态系统等理论,从生态位理论研究视角厘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要素的互动机制,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与社会等多方联动,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位理论;协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侧在结构、类型和水平上未能完全匹配,“两张皮”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自2015年国家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在政府相关支持政策推动下,国内高校纷纷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重点任务,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实际情况不断深入探索实践,逐渐形成符合市场需求、优势各异和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1]。然而,透视当前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高校主要以要素式研究方法破解教育改革的难题,针对性地寻找局部问题的突破口,缺乏系统性逻辑分析,割裂了创新创业教育生态要素的相互内在逻辑关系,往往容易引发后续的次生性弊病[2]。本文借鉴教育生态学、生态系统等相关理论的实践研究,纵向把握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和发展规律,引用生态位理论研究策略经验,找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各生态要素的合理生态位,避免生态位重叠,实现错位生存,以生态式推进模式破除创新创业教育既有的要素式顽疾,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国内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理念片面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涉及多元主体参与,但政府、社会、企业、高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主体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内涵却存在诸多偏见和误区,单向度地强调狭义的创业取向和追求就业培训的短期效应,忽视了教育育人的全面性、长效性,“保姆式”管理思维依然存在;多数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将自己置身于事外,未能将其作为是自己应当主动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缺乏主体意识[3]。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外环境共生断裂

内环境多方主体缺乏共识,校内资源整合不够,部门之间配合不足;外环境缺少资源共享平台,区域内、校际间师资、课程、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学校与政府、企业、社会缺乏整体有效联动,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闭环产生罅隙,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有效构建[4]。各方主体的创新创业服务碎片化,无法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孵化指导、登记注册以及资金扶持等提供“一站式”链条服务。

(三)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欠缺

部分高校在推进改革时多是疲于应付、盲目跟风、松散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未能形成整体的系统化路径和结构性布局。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核心,课程设置存在缺乏专业教育融合、游离于第一课堂之外、脱离生产实践的问题,无法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和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差异化的需求,且目前以创业结果导向的指标量化评价模式在长期复杂且具有“时滞效应”的创新创业教育中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和片面性[5]。

(四)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失衡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且“知”和“行”分裂的教学现象严重,无法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创新创业保障机制发展不均衡,制度性壁垒依然存在,部分高校因为自身发展条件局限,无法落实配套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制约高校与政府、社会服务政策的有效对接和协同联动;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短缺、筹集渠道狭窄,与日益增大的创业资金需求产生矛盾[6]。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位理论的内涵阐释

“生态位”概念在1917年首次由Grinnell提出,用于重新划分生物栖息地的生态空间。生态位反映了某一物种在生态系统(或群落)中的特定时期与环境范围内所占据的空间和梯度位置,以及促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和物质循环的作用关系。生态位理论揭示:(1)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某生物单元的“态”(指生物单元在生物群落中的生存状态)和“势”(指生物单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支配力)两个基本属性的综合。“态”与“势”的演化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生态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7]。生态位扩充是利用生物单元的无限增长潜力,通过策略扩展生物单元的生态位“态”和“势”,提升物种生存与繁衍能力[8]。(2)合理的生态位关系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根据生态学观点,在生态系统的完整生态链条中,不同物种相互间的生态位关系具有不同

文档评论(0)

151****82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