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读:出自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新锐-对话南都报系总裁曹轲.docx

并读:出自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新锐-对话南都报系总裁曹轲.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并读

出自传统媒体的互联网新锐

对话南都报系总裁曹轲

?

??

?

?

?

?

?

?

?

???

?

?

?

?

?

文/王晶

对话时间:2015年8月18日

对话地点:南方报业大厦15楼

对话人物:曹轲南都报系总裁

《南方电视学刊》编辑部

2015年4月15日晚,珠江水畔,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出现了“并读新闻”四个大字。就在当天下午3点,“并读新闻·读赚天下”暨并读新闻客户端上线发布会在广州落幕。

时隔4个半月,“并读新闻”作为一款由南都报系出品的资讯新闻客户端产品,风生水起——下载量已经达到2000多万,用户活跃度保持在40%以上。

我们好奇,作为一家在全国享有至高声誉的南方报业集团下的南都报系,是如何挣脱“传统”超越“现实”,迅猛地在APP战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来的。

带着为电视平台化转型寻求破题的目的,《南方电视学刊》编辑部走访了南都这家报纸媒体。

“并读”首先是互联网产品

学刊:广电、纸媒一向是管道型媒体,是单向传播的,南都报系的并读新闻APP承载了南都向平台型媒体转型的任务,据说已经有8000多万的A轮融资。南都在从管道向平台型媒体的路上走得更快一步。你对平台型媒体以及并读新闻APP作为平台型的产品,有什么期待?

曹轲:我们希望并读新闻APP能成为平台级的产品,但是不能说它就是唯一代表南都的平台。因为平台这个词被大家用烂了,大大小小都是平台。我觉得对并读新闻APP最高的定义就是希望他能成为真正的互联网产品,这个互联网产品能够偏重一个现象级或者平台级的产品就算成功了。但首先是互联网产品。

我觉得不管是报纸还是广电,我们这么多年来做的全媒体也好,新媒体转型尝试也好,往往都把它当成是报纸或者广电的延伸品、附属品。比方说我们报纸媒体集团成立新媒体部,找一帮人去滚动发布,或者找一堆人去折腾一下,弄点微博、微信号,这些都被看作是延伸的部门。所以我很讨厌,谁拿一张名片,说我是新媒体部的。网站很少设一个新媒体部、移动媒体部。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我们要做的是一个互联网产品。

学刊:目前很多电视台、报社都是有自己的新媒体部,如果不能把新媒体部门当延伸的部门看,那要如何处理这个矛盾?

曹轲:不能当延伸的看,倒推回来看,这对我们提的要求就很高,除了内部的资源架构上,是不是还把它当成延伸的附加部门,然后就把它挂在老的、庞大的身躯上去,它怎么能走得远呢?

说它好,是依托我们原来的品牌、原来的资源,但它其实走不远、走不出去。这是很麻烦的事情,可能快速地弄一个十万二十万或者百万级的粉丝下载量,甚至单篇到十万的转载都是可能的,但它不是真正的互联网产品,走不远。

所以我们也在反省,忙了这么多年,大多数其实都是属于自娱自乐,遍地开花变成遍地冒烟,最后就不了了之,过把瘾就死。

我们传统媒体可能还没有那么了解互联网的特点和要求,所以我们的团队要求,在研发阶段,不准南都的人介入,包括我也一样,不去所谓指导干预。让它真正有个环境去打造一个真正完整的互联网产品。

等到框架出来以后,再考虑我们的品牌、宣传怎样注入进去,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先顺序的问题。如果让一把手挂帅也没有用,整个生产流程、考评体系就还是按照原来的那套进行。我们报纸现在设置的总编辑、编委、值班、校对、编辑、记者等等,一看就是报纸的生产逻辑,走不出来。生产东西应该在PC端和移动端同时进行,不是说等生产出来稿子后,再把稿子改编。不能等着见报之后,找两个移动媒体的,跟他说改改这个稿子发布到网上去。最俗的比喻就是把一个面粉都已经做成了馒头,又要改成面包,那不是得揉碎了再来吗?这样的话,意思味道全变了。现在融合发展这个概念被用烂之后,没领导会反对融合了,但是领悟的意思完全不同。前后顺序不一样。真正是电视做出来的节目,他怎么会考虑移动端呢?他没这个情绪。转载量都不如秒拍的效果,就活该了。因为你前端就没有考虑新媒体嘛。当然也有成功的个案,有一两单突然加工得好,很棒,在年底用来写总结也是可能的。但是没有办法把他变成持续的产品,变成长期持续运营的东西,那就更谈不上是一个平台了。偶尔做一两单好的,用来写总结用的,那我也可以做得出来。没有用,这个不代表整体。从南都并读新闻APP开始运作,我就自我反省,要改掉这个毛病。我们将南都的微博、微信删掉了一大批,原来50多个微博,现在删掉剩下20多个。已经不怎么做微博了,原来积累的粉丝很大,但是现在很淡了。

编得好也是原创

学刊:南都也有新媒体中心吧?不改改吗?

曹轲:目前有移动媒体部。真不好意思,证明我们还是报纸(笑)。我们报纸目前的新闻采编是叫要闻部,是新闻的核心生产车间。我希望移动媒体部是跟报纸的要闻部是并行的。要闻部只是报纸的子系统,记者抓来的东西就考虑怎么适合在报纸上用。但是移动媒体部希望从前端生产环节就考虑到移动端的形态。它的

文档评论(0)

139****225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