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诗词意境的太湖八景文化景观诗词意象分析.docxVIP

基于诗词意境的太湖八景文化景观诗词意象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基于诗词意境的“太湖八景”文化景观诗词意象分析

?

?

唐晓岚任杨超徐佳麒

摘要:我国传统城镇、村落、园林、祠庙、风景区等常有将主要的文化景观归纳为“八景”“十景”“十八景”的文化现象。“太湖八景”主要是以太湖的自然山水环境为主题的文化景观,而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山水自然也是人们寄托情感和精神的主要对象,中国古代文人擅长通过创作山水诗词来抒发自己与自然水乳交融、声息相通的人文情怀,可见诗词意境与八景文化景观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统一性。历史悠久的吴中拥有太湖五分之三的水域,吴中洞庭东山镇与洞庭西山镇的“八景”更是在吴越文化滋养下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景观,洞庭东山镇与洞庭西山镇也是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雅士热衷的游赏之地。文章通过对古诗词意境的剖析来挖掘“太湖八景”文化景观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诗词意境;太湖八景;东山镇;西山镇;造景;美学

0引言

在各地风景名胜的地方志之中,大都有“八景”“十景”“十八景”等文化景观现象的记载,本文通过简要梳理“八景”文化景观概念的起源和演变,以与“太湖八景”相关的古诗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太湖自然风景名胜的钟灵毓秀与古往今来诗词名家才气的有机联系,来感受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与审美情趣,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的地域景观特色,提升文化景观的美学内涵。

1八景文化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八景”按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某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八处风景名胜之地。一般按照对仗工整的四字或六字命名法则,由具有影响力的文人学者或当地乡绅选出,通过书法、画作、诗词等载体形式进行流传。纵观国内学者对“八景”文化景观的研究,不难发现,“八景”大体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于隋唐,成熟于宋元,发展于明清,同样对于当今文化景观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八景”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景观,最初是文人墨客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的简单描绘,如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名山大川、佛寺道观、民居桑田等的描绘,之后伴随着历朝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几经官场失意的文人士大夫为追求内心的“世外桃源”,促进了隐逸思想的出现和逐渐兴起,这些士大夫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于山水之间,逐渐萌发了山水审美意识,无形中推动了山水诗画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八景”文化的兴盛与内涵的再扩大,逐渐由最初简单的自然景观扩大至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景观,多添了几分文人情怀,熔铸了更多的审美思想与人生理想。

随着“八景”的发展,慢慢衍生出“十景”“十六景”“二十四景”等说法,但八景的选取及命名方式基本保持不变。“八景”是一个地方风景名胜的钟灵毓秀与古往今来诗词名家才气的有机結合。研究“八景”文化有助于人们直观地了解当地的地域景观特色,同时,对于当地的景观建设以及我国的特色景观之路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太湖诗词

洞庭东山镇与洞庭西山镇是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雅士热衷的游赏之地,古人曾有“不游洞庭,未见西山”之说(资料来源: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志编纂委员会.《西山镇志》第四章),还有文徵明的《〈游洞庭东山诗〉序》都表达了作者对太湖山水的向往之情,唐代的白居易、王昌龄以及皮日休等;宋代的范仲淹、范成大以及苏舜钦等;明代的文徵明、张宏以及唐伯虎等;清代的沈德潜、汪琬等人曾到此数游,写下优美诗章,太湖八景的发展受到了山水艺术和人文思想的双重影响。

茫茫三万顷,日夜浴青葱。

骨立风云外,孤撑涛浪中。

若令当路出,应作一关雄。

朱勔真多事,荆榛满故宫。(【明】顾璘《石公山》)

西山即洞庭西山,四面环水,如水而包,故又名包山。西山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与自然山水有着独有“亲情”的代表。西山是一个岛,岛与湖在亿万年的岁月厮磨中,却独占太湖“三冠”:一为岛“大”之冠。渺渺太湖中,群岛散落如珠,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明文徵明诗云:“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浸紫芙蓉。”西山,是太湖中最大的一个岛,以平方公里计,面积凡八十有余,沿湖周长达四十有加。二为山之“众”冠,太湖号称有72峰,其中有41峰在西山,白居易有诗道:“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三为峰之“高”冠,西山缥缈峰雄踞湖中,海拔330多米,与位居第二的东山莫里峰隔水而峙,流盼生姿。明王鏊诗曰:“居然自可小天下,谁道吴中无泰山。”可见缥缈峰的雄伟壮丽可与泰山相媲美。

在西山,读云读水,自觉有清逸之气充盈天地之间;在西山,读山读石,更感目之往返,心亦吐纳,自然与人相得相谐的生命喜悦,顿时于胸中漾漾蔚起。“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历代诗人游西山咏西山,多有名篇佳作,介于赏叹行吟间,抒发云水襟怀。

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源远流长的太湖水,浸润和护卫着湖畔的千年古城,孕育和滋养着浓厚的吴越文化。

烟波浩瀚的太湖,浪叠水涌,隐隐传来湖中三山岛万年之前先民们打磨石器的撞击声;湖风吹来,穿越时空,仍然弥漫着自古以来的

文档评论(0)

151****23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