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doc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管理

第一节水土保持动态监测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水土保持是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治理江河湖海的一项主要工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掌握水土保持工作的成效及动态变化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随着遥感影像光谱分辨率、几何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和覆盖时间周期化,以及3S(GIS、RS、GPS)集成技术的逐步成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开展这一工作,在技术上已经完全可行。

一、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

水土保持监测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成为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判断水土保持治理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完善、提高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2、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资料

通过监测建立本底信息库,为水土保持及其他项目建设的评估、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提供基本资料。

3、为水土保持评价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动态监测体系,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出不同治理措施及其配置的影响范围、效益和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全面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少走弯路快见成效。

4、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通过监测提供的数据,为水土保持执法公正、公开、科学、规范提供保证。

5、为水土保持宣传提供新途径

通过动态监测来科学地评价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效益,有助于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dynamicmonitoring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水土流失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既为水土流失防治、监督和管理决策服务,又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依据。因此,监测工作应充分考虑服务对象对信息的需求和服务的有效性,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规范性

监测方法、监测方式和范围的界定、指标等必须统一,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应有全国统一标准,监测方法在同一水土流失类型区具有通用性。

(二)综合性

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选择监测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水土流失及其预防和治理状况;在监测方法上,既利用高新技术,也利用常规调查技术,互相补充,使监测结果全面、完整。

(三)动态性

水土流失监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可提供静态和动态水土保持状况。把各次监测结果、各种专题研究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建立各监测指标的数量化模式,可实现预测、预报。

(四)层次性

宏观、中观和微观监测均涉及层次性问题。由于必要性和技术条件的影响,监测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样点(某一流域或某个地块)进行。

三、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别公告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事项:①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②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及其发展趋势;

③水土流失防治情况及其效益。”据此,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变化

防止和控制水土流失是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各种手段调查、分析、预测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和人类活动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及其治理途径是动态监测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状况包括土壤侵蚀类型、强度、水土流失程度、分布及其危害等,如水力、风力和冻融等侵蚀的面积、侵蚀模数和侵蚀量,河道泥沙、洪涝灾害,植被及生态环境变化,监测对象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水土流失因子监测主要包括降雨和风、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及其结构、植被类型及覆盖度、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2、土地利用现状

流域生态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用地比例和投资,许多山丘区作物生长条件差,土地生产力低,人们为了生产足够的粮食便毁林开荒,任意扩大耕种面积,其结果是越垦越穷,越穷越垦,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按照系统工程原理,对土地利用状况逐步进行调整、优化,有利于恢复生态平衡、保持水土和获取最大的整体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可以反映农林牧业用地比例的合理化程度。

3、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治理措施一般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在生产实际中各种措施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的。造林、种草面积或植被覆盖度、坡地梯田化面积、鱼鳞坑数量、谷坊和塘坝数量等,不仅反映了各种治理措施的实施状况,也反映了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和景观生态的改良程度。

4、生产与收入变化

区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可以反映综合治理活动对经济子系统影响的大小,粮食产量、林果收入、木材蓄积量、畜牧业的增值和工副业

文档评论(0)

办公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办公报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